随着越来越多新加坡餐饮业结业,本地食品供应商也面临资金回笼困难和订单缩减的双重压力。仍在营业的餐馆却也开始拖延付款,使供应链雪上加霜。
根据新传媒英文新闻网CNA报道,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7月表示,餐饮行业销售额已连续三年下降。
2024年更有逾3000家餐饮场所关闭,创下近20年来新高。本地餐饮集团 The Prive Group今年宣布关闭本地所有餐馆,而海底捞也关闭部分门店。贸易与工业部上个月表示,由于很多本地人到外地消费,预期本地饮食业前景乏力。
甜品原料供应商 Dessert Guru 的第二代负责人之一Ken Tan表示,原本客户应在30天结清的账款,如今常被拖至四个月才收到。“我们先用现金支付上游货款,却要等客户三四个月才付款,这对我们来说有点痛苦。” 他透露,拖欠现象自2023年底起愈发普遍。
在风险加剧下,供应商纷纷收紧信贷额度和执行付款条款。The Ice Cream and Cookie Co 创办人Natasha Chiam强调,如今必须严格执行付款条款,先付款,后送货。
本地肉铺兼餐馆 Huber’s 亦对新客户提高要求。执行董事安德烈·胡贝尔(Andre Huber)坦言,曾因客户失联而损失约7万新元。他表示,有顾客当面承诺付款,转眼却消失甚至移民到澳洲去了。
追讨欠款
部分供应商已通过小额索赔法庭追讨欠款,但若对方已倒闭,收回难度极大。也有人转向合法讨债公司,但效果有限。Ken Tan表示,公司只在万不得已时才使用讨债公司的服务,因为使用该服务这意味着会失去10年或15年的伙伴关系。
公司会通过影响客户信用评分的讨债公司来迫使还款,若对方担心会影响他们未来获得贷款的能力,这种策略通常会有效。
订单下降
即使能收回账款,订单量也在下降。供应商估计,今年整体营收下滑约两成。胡贝尔透露,其服务的1000家企业中已有40至50家关门,也有很多餐馆说他们销售额下降达五成。
中高端餐馆受冲击尤甚,厨师们纷纷要求供应更便宜的肉类以调低菜价。城市农场 Edible Garden City 的负责人Bjorn Low指出,不少客户已放弃高成本的微型蔬菜和可食用花卉,直接影响他的收入。“我们服务的市场本来就很小众……饼就只有那么大,如今餐馆关门得越多,饼就越小。”
供应商也担忧,越来越多本地和小的饮食业关闭,本地饮食文化将被削弱,饮食生态被侵蚀。南记鱼业的Royston Chew表示,来自海外的投资者可能有更大的议价能力,这将会导致本地餐饮场所的流失。
Natasha Chiam说:“一旦失去这些餐饮生态,要再找回来会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也有业者表示,创业风险让有创意的本地人望而却步,导致餐饮业失去本地口味,失去新加坡作为美食天堂的独特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