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雨惠遭虐死案】检讨报告出炉 各机构之间缺乏沟通理解 (23/10/2025)
四岁女童江雨惠(Megan Khung)被虐待致死案件的检讨报告出炉。
审查小组发现相关机构在一些情况下采取适当措施,但在一些方面仍有不足之处,各机构之间也缺乏理解和沟通。
这起在五年前发生的虐童悲剧令人震惊,四岁女童江雨惠被母亲符丽萍和同居男友黄诗祥残忍虐待和羞辱,2020年2月被黄诗祥暴打腹部丧命。为了掩盖罪行,两人定制铁桶焚烧尸体,把骨灰撒入大海。案件今年4月宣判,黄诗祥被裁定入狱30年和鞭刑17下,符丽萍被判坐牢19年。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马善高今年5月委任审查小组,进一步检讨相关单位处理此案时所采取的行动。小组上星期四(16日)提交报告给马善高和主管社会服务整合事务的教育部长李智陞。
小组成员新加坡社科大学社会工作与发展学院院长黄志強副教授分享了报告重点。
“我们约谈了所有机构,我们发现涉案机构处理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是恰当的,但是有些环节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过就是机构与机构之间讯息的传递不完善,所以理解有偏差,这一点需要改进的。”
江雨惠生前就读彼岸社会服务属下的Healthy Start学前教育中心。报告指出,2019年3月,中心教师发现江雨惠身上有多处瘀伤。为了江雨惠的安全,彼岸社会服务的工作人员制定临时看护计划,让江雨惠的外婆与外孙女同住。
教师迅速上报,但学前中心负责人出国休假,结果报告延迟了17天才提交给幼儿培育署。
审查小组指出,尽管负责人不在,彼岸社会服务和学前中心应有更好的协调机制,由其他职员代为提交报告,尤其这涉及一名身上有多处伤痕的孩童。
另外,这份报告仅笼统描述江雨惠的脸部、手臂、大腿、脚、臀部等部位有瘀伤,并将伤势归类为“过度体罚”。审查小组认为,报告未能充分反映伤势的严重性,也没有提到女童母亲与男友可能吸毒。
报告指出,江雨惠最后一次上学是在2019年9月5日。隔天,原本负责照顾江雨惠的外婆通知中心孙女跟女儿同住,违反了早前制定的临时照护计划。
在9月底到10月期间,彼岸社会服务人员联系多个机构和单位,包括隶属社会及家庭发展部的儿童保护服务处、幼培署和飞跃社区儿童保护中心(HEART@Fei Yue),甚至还非正式地咨询警方的意见。
彼岸社会服务人员曾在2019年9月20日和25日拨电给隶属社会及家庭发展部的儿童保护服务处(Child Protective Service CPS),但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未按规定记录通话内容,也没有进一步与主管进行讨论。
小组在检讨过程中,只找到其中一通电话的录音。他们从谈话内容中发现彼岸社会服务提供了江雨惠身上有多处瘀伤的有限信息,但儿童保护服务处的人员没有进一步追问,也没有在对方对于女童母亲与男友可能吸毒的问题表示担忧时,表现出更高的敏感度与警觉性。
小组认为,飞跃社区儿童保护中心尝试安排与江雨惠家属会面,但没有将彼岸社会服务的来电和邮件视为正式转介,错失介入机会。岸社会服务在电邮中已明确提到女童失联、曾遭受过度惩罚、临时照护计划未获遵守、女童母亲吸毒等关键信息。
小组也发现,多个机构普遍认为失踪儿童应由家庭成员向警报案。虽然彼岸社会服务的工作人员尝试劝说江雨惠的外婆报警,但因祖母顾虑与女儿的关系而犹豫不决。小组强调,任何知情者都可以报警。
在这同时,小组认为,警员并没有按照既定流程处理首宗报案。2020年1月,女童的外婆报警,而负责此案的调查员将案件定为“管教问题”。调查员告诉负责此案的警官会寻找女童和她母亲的下落,但过了两个星期后,调查员要执行防疫任务而中断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