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拥车证价格自今年1月以来一路保持上升趋势,中小型汽车组成交价,从年头的从9万3000多元,攀升至9月的11万9003元,创下历史新高。再次引发社会对拥车证分配制度的讨论。
拥车证按“需”分配可行吗?
盛港集选区议员林志蔚在国会建议,应以家庭或个人的实际需求来分配拥车证,并为三类群体提供折扣优惠,包括残障人士、有年幼孩子的父母,以及照顾年迈家长的看护者。不过交通部代部长萧振祥回复时说,以需求为基础来决定拥车证的分配,可能会带有“主观意识”,最终可能会让受益的国人更少。
《狮城热话》在街头采访时,也发现公众意见呈现分歧。有人认为应优先照顾真正有需要的家庭,也有人担心难以界定谁才有真正的“需求”,也有可能引发不公平,或被滥用的情况。
新加坡理工大学工程系的副教授周毅博士也认为在可行性方面,会有难度。他表示,问题的根本在于如何定义“汽车”在新加坡的角色,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若不是必需,与其调整拥车证制度,政府或许可以通过更直接的交通补贴等方式,来帮助有特殊需求的人群。
豪车竞争、电动车补贴加剧价格攀升
对于居高不下的拥车证价格,CarZane车行经理林秉禾提出建议,应避免让豪华车与普通车买家在同一组别竞争,以减轻中产和普通家庭的负担。
但周毅博士指出,目前已有针对豪车征收额外税率的制度,拥车证的核心设计应继续以环境承载与市场供需为考量。
另外,针对电动车购车优惠政策和回扣计划,也是推高拥车证的重要原因。为了在优惠到期前“抢搭顺风车”,许多买家集中购入电动车,进一步加剧需求。
学者预测,短期内拥车证价格可能继续上扬,但随着清洁能源车普及、环境负担相对降低,未来政府或可重新检讨配额总量,甚至适度放宽供应。
无人驾驶车试行 便利与价格受关注
有无人驾驶接驳车目前已经驶入榜鹅区域,进行路上测试,预计将在明年第二季度正式开始载客,三天固定接驳路线,为公众提供往返地铁站、邻里与商场的另一种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周毅博士和康福德高新加坡点对点出行业务负责人黄佐哲都认为,随着技术成熟和规模经济实现,无人驾驶车辆未来可降低人力成本,并通过优化调度,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最终将能降低相关费用和乘客票价。
无人车更安全 却冲击司机就业
《狮城热话》在8视界Youtube网站发起的投票显示,超过六成网民期待无人驾驶车进入自己的社区。但也有网民留言质疑,在发生事故时该由谁负责?在坐轮椅的乘客上车时谁来帮忙?有人也担忧无人驾驶车辆为了安全,速度过于缓慢,反而更不便。
从安全角度来看,专家认为无人驾驶车辆反而比有司机驾驶的,更有保障。因为每一辆无人驾驶车上路前,都必须经过严格检测,并配备多重雷达与感应器,实时监控周边环境,降低事故风险。不过,私召车司机卢雄民坦言,现阶段仍需人类“安全员”全程盯守,精神压力不小。
与此同时,无人车的普及也引发就业担忧。部分司机担心“饭碗不保”。对此,全国职工总会强调将与政府和企业合作,协助工友转型,开拓与无人驾驶相关的新岗位。学者则建议,政府制定长远路线图,逐步替代现有车辆,让产业和工人有足够时间适应与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