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子女滥用丧尸烟弹(Kpods)电子烟,无助的家长呼吁政府对销售这类有害物质的人施以更严厉惩罚,并设立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戒治中心。
本地青少年滥用丧尸烟弹的现象逐渐加剧;丧尸烟弹通常含有麻醉药物依托咪脂(etomidate),使用者会在短时间内意识模糊、失去方向感,甚至自残和出现攻击行为。
日夜监控精神濒临崩溃
接受新传媒英文新闻网CNA访问的母亲Ms Tang,连续近八个月彻夜难眠。曾有一次,她几乎连续守夜36小时,生怕他的18岁儿子又再度外出寻找丧尸烟弹。她发现,儿子在使用后“几乎失去意识”,常常碰撞家具甚至受伤。
“他清醒时会表现出悔意,但我知道那都是假的。”
Ms Tang 说:“他会忏悔几个小时,过后又会继续使用,这简直是精神折磨。”
为了阻止儿子持续成瘾,她尝试训斥、劝说,也曾买他喜欢的唱盘、带他出门试图分散注意力。然而,这一切都收效甚微,儿子仍持续滥用丧尸烟弹。无奈之下,她把儿子交给与她分居的前夫照看,不料却发生意外:儿子从高处跌落,撞碎浴室折叠门,险些造成严重伤害。
信任破裂与心理创伤
另一位父亲Marco Yeo发现,14岁的儿子滥用丧尸烟弹已两年,最初是儿子突然表达出情绪异常,引起他的怀疑。成瘾后,孩子行为变得极不稳定,一次甚至持刀威胁自己,影响学校表现、旷课、纹身,家庭关系变得紧张。
“孩子成瘾后,家庭氛围完全变了,以前一起遛狗、买菜,现在只能处处防备。”
类似经历的还有Jane;她19岁的儿子在丧尸烟弹影响下不仅自残,还曾伤害兄弟、威胁父母,严重扰乱家庭生活。
许多家长表示,现行法规对丧尸烟弹的使用者处罚有限,执法单位常常束手无策,家长陷入“自我执法”管控。Ms Tang 也提到,她多次报警和求助机构,得到的回应常是“我们爱莫能助”。
仅靠刑罚难以改变青少年行为
在一次儿子情况特别严重的发作中,Mr Yeo曾报警求助,甚至还叫了救护车。
他说:“我打电话报警,好像是在罚自己,住院费用和其他开销都要由我承担。我们想阻止他继续滥用,但似乎是在惩罚我们自己。”
专家指出,仅靠刑罚难以改变青少年的行为模式。国大医院心理医生 Chee Tji Tjian 强调,青少年对干预极为敏感,因此必须在信任的基础上尊重其自主性。新加坡社科大学的学者也提醒,刑事化未成年人成瘾者可能导致他背负“偏差者”的标签,反而增加复犯风险。
康复中心提供的家庭辅导、上门干预和复发预防方案,是帮助青少年戒治的有效途径。Jane在儿子加入三周后,发现其身体和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另一名家长Elizabeth也透露,孩子已停止使用丧尸烟弹,并逐渐重拾生活秩序。
政府此前表示计划将依托咪脂列为《滥用毒品法令》中的C类毒品,使用者将面对强制监督和康复,或面对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