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 亚洲最年轻国家东帝汶 为何值得你认识?

石油富国却富不起来?人民只能自给自足。

落后、贫穷。这是许多人对东帝汶的第一印象。

2002年才正式独立的东帝汶,如今只有23岁。大片土地尚未开发,约七成民生物资依赖进口。

在首都帝力郊外,65岁的农民胡里奥世代务农。他说,他的田里种着大约200公斤的空心菜,短短30天就能熟成,收成快,一天可赚取约30至50美元。

对许多东帝汶家庭来说,靠天吃饭、自给自足,是延续至今的生活方式。

东帝汶人民拿着自己采收好的农作物,到早市贩售。

然而,这片土地的地下,其实蕴藏着高达50亿桶的石油储量。石油收入长期占国家财政的八成以上,是经济命脉,却也让国家陷入资源依赖。油田预计将在2032年枯竭。

本应是石油富国,但从开采到提炼,东帝汶高度依赖澳洲与印尼,因此东帝汶人打的每一滴油,还是需要进口。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当地42%人口仍生活在贫穷线下,平均月薪约328新元(258美元),最低薪资仅150新元(115美元)。资源单一与产业薄弱,成了发展的最大瓶颈。

外资带来的契机

2025年10月26日,东帝汶迎来转机,正式成为亚细安第11个成员国。这一里程碑不仅提升了国家地位,也为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企业家黎国迎便在动荡未平的东帝汶投资建酒店。他回忆,当年“要自带水和厕纸、睡在地上”,如今他位于帝力的Palm Spring酒店已是东帝汶全国唯一的五星级酒店。黎国迎认为,人口规模小反而有利中小型企业发展,“能与国家一同成长”。

餐饮业者许美琴同样是开拓者。他经营的“木子屋”餐馆成为新加坡人在当地的聚点。他说:“这里创业门槛低,但当地文化和工作方式都不一样,因此要有耐心教导员工。”

目前,新加坡是东帝汶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第二大出口市场。投资领域涵盖旅游、房地产及餐饮。东帝汶规划与战略投资部长德苏泽表示,政府将通过“亚细安单一窗口”机制,推动海关现代化,降低贸易成本;同时发展生态与文化旅游,吸引区域投资者,为民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亚细安是东帝汶未来转折的重要一环。

教育与人力的挑战

要让经济起飞,人力资源是关键。东帝汶近七成人口在35岁以下,教育和培训的质量将决定国家未来。

在帝力的新加坡国际学校,校长王淳隆以新加坡教育体系为蓝本,希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一代。他说:“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塑造学生的品格与责任感。”学校的学生来自当地与世界各地,课堂上同时学习英文与中文。

当地职业培训也逐渐兴起。20岁的库尼亚正在学习烹饪,希望将来开设自己的餐馆。他说:“加入亚细安后,我们可以去其他国家工作,也让更多人来到这里。”然而,不少青年选择出国打工,导致人才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东帝汶政府已着手推行技术与职业培训,强化青年在能源、物流、法律及数码服务等领域的能力。规划与战略投资部长弗朗西斯科指出:东帝汶人不能只是增长的受益者,也要成为引领者。

相关标签
  • 焦点
  • Focus
  • 东帝汶
  • Timor-Leste
  • 亚细安
  • ASEAN
  • 投资
  • investment
  • 农田
  • 酒店
  • 餐饮
  • 教育
  • 焦点

    聚焦天下,关心时局。深入浅出,分析国际动态,掌握狮城脉动。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