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亿元洗钱案剩余的非现金资产,包括名包、名表、收藏品等,已进入清算变现阶段。这起案件中被查封的资产包括200多套房产、480多个名牌包、近170只名表和580件珠宝等。专家认为,这些物品一旦进入拍卖市场,价格很可能低于市价。
庞大的资产不仅要清算,还需日常维护和管理,费用不菲。拍卖前,奢侈品会经过专家鉴定。不过,前苏富比亚洲区主席、现为精品艺术咨询公司联合创办人的黄林诗韵指出,拍卖行可能会建议“以原状出售”。
“这就像提醒买家,必须自行检查并接受现状购买。拍卖行不会作出任何保证,但包包或手表通常会附带原包装和证书,买家可在拍卖前检视,以确保对鉴定结果满意。”
黄林诗韵补充,政府最终目标仍是最大化清盘价值,因此拍卖保留价可能设得很低,甚至可能没有保留价。
“当如此大量的商品一次性或分批在两到三次拍卖会中推出市场时,肯定会有一点折扣。”
购买拍卖房产要注意什么?
在房产方面,房地产公司ERA·荣誉集团董事林钼铧透露,许多公众希望能以更低价格购入拍卖房子。虽然最终成交价可能低于起拍价,但一般都会设有“保留价”,也就是最低成交价格;若低于保留价,交易就不会达成。
他提醒,竞拍前必须做好财务规划,并保持冷静,避免在现场气氛带动下冲动出价。
市面上的拍卖房产除了涉洗钱案的充公资产,还包括银行变卖的抵押房产等。一般交易仅需律师办理手续,但涉及洗钱案的房产,政府会更严格审查买家资金来源,可能需向银行申请批准文件。
充公资产维护费谁来承担?拍卖所得去向哪里?
警方过去两年花费265万元维护和管理洗钱案相关资产,不少公众也好奇这些钱是否出自纳税人口袋。瑞信德亚洲律师事务所诉讼与争议解决部门主管张嫤娱律师解释,尽管维护费用庞大,但资产变现后所得也将纳入国库。
专家也提醒,奢侈品和收藏品因流通性强、管制较松且便于携带,成为常见的洗钱工具。这起震动全国的案件,更凸显出公众在日常买卖中提高警惕的重要性。淡马锡理工学院商学院讲师钟孛妍建议,公众应加强相关培训,提升反洗钱意识,并在交易中保留清晰记录,以便在必要时协助警方追查可疑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