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一名学生日前发现她的教授利用ChatGPT辅助制作课程讲义后大为不满,随即向校方提出正式投诉,要求退还该课程超过8000美元(约1万零404新元)的学费。
《纽约时报》报道,今年2月,正值大四的斯特普尔顿(Ella Stapleton)在复习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课程的笔记时,意外发现讲义中居然有明确的ChatGPT生成提示:“在所有方面展开,更详细和具体。”
心中存疑的斯特普尔顿给同学分享了这一发现,并深入查看这名商学教授的其他简报,发现其中存在明显的人工智能痕迹,包括文本扭曲(distorted text)、照片人物畸形,以及令人震惊的拼写错误。
对此,她感到很不高兴,毕竟这门必修课的教学大纲明确禁止“学术上不诚实的活动”,包括未经授权使用人工智能或聊天机器人。
她说:“他告诉我们不要使用它(ChatGPT),但他自己却在用。”

存在拼写错误的讲义。(图:纽约时报/受访者提供)
大学驳回退款请求
对此,斯特普尔顿向商学院提交了正式投诉,指阿罗伍德教授(Rick Arrowood)未公开人工智能的使用情况,还对他的整体教学风格表示质疑,并要求退还该课程逾8000美元(约1万零404新元)的学费。
经过多轮会议讨论,东北大学最终驳回了她的退款请求。
阿罗伍德则对此事表示懊悔。据报道,他是一名兼职教授,有近20年的教学经验。尽管他的初衷是希望人工智能工具能帮助优化教学材料,但他坦言:“现在回想起来,我真希望当时能看得更仔细一些。”
不过,他强调自己并未在课堂上直接使用这些材料,因为他更偏好讨论为主的授课方式。
教授感到懊悔尴尬
他也表示,这种尴尬局面让他意识到,教授们在使用人工智能时应更加谨慎,并做到对学生保持透明。
自2022年底ChatGPT发布以来,学生群体迅速成为最早一批的使用者,并发现他们能通过这一工具在数秒内完成论文和作业。一些学校禁止使用,而有的则部署人工智能检测服务。
如今形势已有所逆转,有学生开始通过Rate My Professors等网站投诉教师过度依赖人工智能。他们认为这贬损了他们支付高额学费应获得的人工教学,毕竟相关技术本可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