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年薪高达15万美元(约19万5067新元),美国一名软件工程师称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失业,一年内投出800份求职申请,面试机会却不到十次,就连“面试官”也是人工智能,如今只能靠送外卖和变卖家当来维持生计。
美国商业杂志《财富》(Fortune)报道,42岁的肖恩·K(Shawn K)原本是一名软件工程师,拥有计算机科学学位和20年的工作经验。
感觉成了隐形人
肖恩曾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冠病疫情期间失业,但两次都在几个月内重新找到工作,直到去年4月被裁员,他才意识到人工智能对科技行业的冲击。
在过去一年内,他投出800份求职申请,获得的面试机会不到十次,有些“面试官”甚至就是人工智能,他感觉自己尚未进入人工筛选环节就被系统过滤掉了。
他感慨:“我觉得我就像隐形人一样。”
肖恩原本在一家元宇宙公司工作,如今只能在求职的同时,靠接送外卖订单和变卖家当维持生活。
不怪罪人工智能
虽然已经失业一年多,但肖恩不怪罪人工智能。
他说:“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做得比我更好,那我不会自怨自艾说‘它取代了我’或者说‘它没有人情味’。”
让他感到沮丧的是,企业使用人工智能只是为了削减人力来省钱,而不是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拥抱“半人半机”的工作模式。
美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首席执行官达里奥·阿莫迪(Dario Amodei)曾预测,更多软件工程岗位即将消失。
他表示,到了今年9月,人工智能将撰写90%的代码,甚至再过12个月,人工智能或许将承担几乎所有的编码工作。
据裁员追踪机构Layoffs.fyi统计,2024年已有超过15万名科技从业者被裁员,而2025年至今,这个数字已经超过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