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李世炬】居家办公后,大辞职潮来袭

图:路透社

躺平主义和大辞职现象一样,都是雇员对当下既有雇佣关系的不认同,进而采取对抗步骤。

去年冠病疫情肆虐,促使许多国家关闭边界,造成许多和旅游及商务出差有关的行业进入大萧条。许多疫情严重的城市采取的封城措施,也导致餐饮和娱乐行业无法进行门市营业,时不时读到各地的传统老店倒闭的消息。相比起许多因此被迫离职,甚至转行的员工来说,在办公室上班的白领工作人员,一般上都能借助数码科技在住家进行远程办公,并庆幸能在充满变数的时局继续保住工作。

当全球企业逐渐转型去适应远程办公和运营的新模式后,2021年却又迎来另一股新趋势带来的挑战。美国今年从4月份到9月份,每个月有约400万人辞职,是自2000年开始统计工作以来的数据历史新高。

英国展开的一份近期调查中,近四份之一的受访者准备在半年内离职。微软的调查也发现,半数的新加坡受访者打算在今年内离开工作岗位。各个媒体报道将这波趋势称之为“大辞职”(The Great Resignation)浪潮。

反思工作的意义

Harvard Business Review针对这个现象,从4000家企业的900万份离职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介于30岁到45岁的中级职业人士离职率最高,且以医护和科技领域为主。McKinsey的数据则显示,不论行业,各界都已经出现很高的离职意愿。综合了不同的分析文章,都指向疫情下转变的雇佣关系。

居家办公让工作和家庭空间重叠,模糊了作息界线,在不知不觉中拉长了工作时长。长期使用数码通讯工具一方面令人产生数码视觉疲劳(Digital Fatigue),一方面因缺乏与同事面对面的交流,在工作上产生了孤立感。一些企业因疫情而进行业务重组和加速数码化,淘汰了许多传统工作岗位,造成员工重新衡量雇主对自己的重视度,同时反思工作在生命中的意义。

如何消弭大辞职和躺平主义

同样也在2021年引起议论的躺平主义,虽主要出现在中国年轻专业人士群中,却引起官方媒体的关注和评论,担忧该股思潮对社会生产力的消极影响。商业机构的竞争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雇员付出劳力的动机能否和公司的营业战略高度契合,争取达到双赢的结果。而躺平主义和大辞职现象一样,都是雇员对当下既有雇佣关系的不认同,进而采取对抗步骤。

如果2020年是考验机构如何在硬体基建上提供雇员跨越因疫情造成的隔离空间,从而使业务能够持续运转,那2021年则昭示了雇主的软体建设,如企业文化,是否足够抵消掉雇员在新常态里感受到的离心力。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相关标签
  • 居家办公
  • work from home
  • 辞职
  • 城市呼吸
  • 热门 Popular

    头条新闻

    Advertisement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