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意大利国庆日假期过后,米兰(Milan)的酒店房价没有下调的趋势,因为紧接着在这座城市举行的,是时装周以外最重要的年度活动——第60届米兰家具展(Salone del Mobile.Milano)。
随着意大利对来自绝大部分国家的旅客开放边界,与病毒共存的防疫措施也日渐见效,这个在2020年一度停办,并于去年以“缩水版”姿态复办的全球最大家具展,如今终于回复疫情爆发前的规模与声势,为全球家具业注入了一支强心针。
3500媒体记者即时报道盛会
数字不能代表一切,去年9月以Super Salone之名登场的米兰家具展,规模是往年的四分之一,观众也锐减八成,却能开创新局,以环保诉求和鼓励新生代设计师为导向,为业界捎来惊喜。
然而,作为一个商展,参展品牌和观众人次对米兰家具展有着重要的指标意义。为期六天的本届展会,展场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共有2175个品牌的展位分布在20个展厅,参观者多达26万2000人次,分别来自173个国家和地区——除了中国与俄罗斯人各别因疫情和战争而没能参与其盛。
主办方也通过电子平台如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应用程序等管道来发布消息,加上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约3500个媒体记者的即时报道,将展会的动态散播到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展会主席Maria Porro强调,中国是国际奢华家居品牌的重要市场。
贯彻环保与永续主义
今年,米兰家具展委员会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负起推动家具业贯彻永续主义的责任。本届展位的主题为“设计与自然共存”(Design with Nature),旨在唤起家具设计师与制造商在提升制作工艺和开拓商业市场之外,更要为保育地球生态尽一份力。在主办方和参展商相互配合下,展场里找不到塑胶和化学物质,展位、讲台、食阁等设施和装饰,都以自然材料和可再循环使用的物料制作。
圆,是本届米兰家具展的关键字。会场里处处可见圆形的设计,譬如:圆弧形沙发和座椅、圆形茶几和边桌、圆形挂镜、圆形壁灯和球形吊灯,体现圆融完满的生活理念。

圆,是本届米兰家具展的关键字。(图:胡锦伟)
石材家具,是今年家具设计的一大趋势。纹理充满梦幻感的大理石、质朴素净的原石、石英般的晶体结构,石材的巧妙运用,让家具展现变幻多端的视觉感,而且触感清凉,最适合在炎夏派上用场。

石材家具,是今年家具设计的一大趋势。(图:胡锦伟)
疫情肆虐,人们外出时面对诸多限制,甚至因为封城而被迫待在家里,只能在阳台或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户外家具因此成为热销品。今年,户外家具继续延烧,许多厂商更将高科技和优秀做工共冶一炉,在设计美学和选材方面更是落足心思,模糊了室内与户外家具的界限。

户外家具在疫情时代继续延烧。(图:胡锦伟)
新秀在卫星展蓄势待发
每逢双数年份举行的欧洲厨具展(Eurorucina),继2018年后再次登场,展场面积达1万5000平方米,参展作品呼应永续和革新的主题,同时注入视觉美感,塑造出人见人爱的摩登厨房。本届展会还推出国际浴室展(International Bathroom Exhibition)、办公家具展(Workplace3.0)、探索产品设计和大型项目解决方案的S. Project展览,以及专为35岁以下新锐设计师而设的卫星展(Salone Satallite)。

两年一度的欧洲厨房展,参展作品呼应永续和革新的主题。(图:胡锦伟)
卫星展自1998年推出以来,一向是厂商和买家发掘设计新星的平台,许多蜚声国际的青壮派设计师,当年都是在卫星展被伯乐相中,从此在家具设计界发光。譬如,41岁的德国设计师Sebastian Herkner在2009年以新锐之姿参与卫星展,他设计的样品家具Bell Table获意大利家具品牌ClassiCon青睐,三年后将这款钟形桌子进行量产及推出市场,一款经典家具因而诞生,也从此改写Sebastian Herkner的事业人生。

卫星展是新锐设计师提供发表作品的平台。(图:胡锦伟)
卫星展在去年的展会中缺席,取而代之是“The Lost Graduation Show”新秀展区,让各大院校的设计系毕业生呈现作品。今年,卫星展再度回归,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展厅里,聚集来自48个国家的600多名青年设计师呈现作品,包括家具、家饰品、电子器物等,当中不乏体现独特创意和融入地方文化色彩的亮眼之作。
主办方今年颁发五个奖项给表现杰出的青年设计师,前三甲分别来自尼日利亚、比利时和塞尔维亚,另外两名获颁特别表扬奖的设计师则是芬兰和德国人。有容乃大,家居业的前景建立在互相包容与学习的基础上,米兰家具展就像是个文化熔炉,以宽阔的胸襟拥抱一切优质创作,无分彼此。
下届米兰家具展将于2023年4月举行,期待到时有机会再次到这座意大利城市探索家具设计趋势。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