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彭菲菲】立陶宛百年历史巧克力与德国街

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Vilnius)正在举行的德国街展览。(图:彭菲菲)

德国街并未列入观光网站,许多立陶宛人对这条街其实也感到陌生,尤其是那段曾经协助纳粹德军屠杀犹太人的黑历史,大屠杀的记忆从社会意识中消失数十年。

维基百科写道这个城市的老城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欧洲曾经最伟大的建筑风格——哥德式、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在此和谐交织并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此于1994年将这里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一个地理位置距欧洲中心不远的城市,但政治上却属边陲,这里是维尔纽斯(Vilnius)—— 立陶宛首都。

不过,那些Unesco描述的建筑美景都不是自己顶着二月凛冽寒风寻找的标的物。我在找一条曾经商贾云集、屋宇林立,且有着异国名称的路——德国街。 

从德国人社区变成犹太文化重镇

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14世纪左右就陆续有德国商人以及工匠定居于此,他们当时带来了房屋的砖造技术,以及家乡的信仰——基督教路德教会。立陶宛当时刚经历了几十年的混乱,出现了一位深具谋略的大公,通过精心策划的婚姻、联盟和移民政策,奠定了商业繁荣的基石。美丽稳固的砖造房屋、繁荣的手工业并未因为后来数百年的政治版图变迁有所改变,只是住在德国街上的居民与商家从德国人渐渐转为犹太人。 
 

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Vilnius)的德国街。(图:彭菲菲)

时而开放的移民政策再加上中欧地区的排犹运动,这处位于波罗的海一隅的区域不仅成了许多犹太人暂且安身立命的土地,还逐渐发展成犹太教的文化重镇,号称北方的耶路撒冷。 

大小隔都之间的街道

到了19世纪末期,德国街上有着各式的犹太商家和机构,老Bunimovičius就在这条路上发迹 ,创立了"维多利亚"(Viktorija)巧克力和糖果公司,并在维尔纽斯设立工厂,有着泰迪熊标识的巧克力风靡俄罗斯贵族以及欧陆居民,还曾在1900的巴黎展览会上获得金牌。然而1914年的一场大火以及相继的两次世界大战,毁了这个带给众人内心香甜滋味的工厂,而第二代的Bunimovičius家族也多死于战火以及集中营,就像原来住在立陶宛境内的24万犹太人一样。 

从1941年德军占领开始,犹太人被依序送入维尔纽斯城区里规划的“小隔都”和“大隔都”(Ghetto), 再陆续送入附近的集中营。 两个隔都以带刺的铁丝网围起来,每个隔都有一个大门,而连结两个隔都的就是“德国街”,好不讽刺!
 

二战期间,犹太人被送入维尔纽斯(Vilnius)城区里的大小隔都(Ghetto)。(图:彭菲菲)

1944年苏联反占波罗的海区,“德国街”在轰炸机的袭击中被严重摧毁,单号这一边几乎只剩断垣残壁,后来也在苏联政府统治下一一辗平,街道虽然变得比以前宽了四倍,但是数百年的痕迹也就此飞灰湮灭,曾经熙来攘往的犹太人也只剩原来的6% 。 

德国街并未列入观光网站,许多立陶宛人对这条街其实也感到陌生,尤其是那段曾经协助纳粹德军屠杀犹太人的黑历史,大屠杀的记忆从社会意识中消失数十年。尽管“维多利亚”甜蜜滋味已不复存,但在那里积累的知识却因为“露特”(Rūta)巧克力创始人曾在那工作,得以保留下来,留给后人无限怀想。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相关标签
  • 城市呼吸
  • 立陶宛
  • Lithuania
  • 热门 Popular

    Advertisement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