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特写 | 铁路边绿水旁:三巴旺

三巴旺的大片范围从前是英帝国的远东军港,今天,这里仍散落着点点的殖民痕迹。

乔治六世干坞曾是世界最大干船坞

1938年完工的军港,在1968年由新加坡政府接手,三巴旺船厂于是成立。

船厂内的乔治六世干坞曾是世界最大的干船坞。70岁的陈春贵1969年加入船厂任职至今,初次目睹壮观的乔治六世干坞时,兴奋不已。

他说,干坞超过13米深,303米长,40米宽,船厂员工不时得上下40尺高的梯级。

柏友里屋  三巴旺唯一对外开放的黑白屋

英军在三巴旺留下了一百多栋黑白屋,如今,唯有百年建筑柏友里屋Beaulieu House对外开放。

对黑白屋有特别情感的三巴旺老居民林福来,40年来,连续标下柏友里屋经营餐馆。林福来的父亲是建筑承包商,曾为英军维修黑白屋。

三巴旺唯一对外开放的英殖民时代黑白屋 - 柏友里屋。

对于柏友里屋的名称由来,他解释说:“Beaulieu House名字来自于River Beaulieu(柏友里河),在英国翰莎郡,那边有个地方,专门建造打仗的战船。”

Beaulieu是法语,意指“很美的地方”。

柏友里屋在战后成为英国海军高级将领的官邸,它所在的三巴旺公园原是官邸内的花园。1978年,国家公园局将整片土地重新发展。柏友里屋在2005年正式被列为受保留建筑。

忠邦村经历见证时代变迁

旧三巴旺有个忠邦村,是纪念林义顺次子林忠邦开发地方有贡献而起名的,曾是最热闹的华人聚落。

林忠邦在1939年创办的苏丹戏院,可说是当地地标。忠邦村前村民林丽芬的父亲在1970年代后期接手苏丹戏院,成为最后一任东主。

林丽芬说:“我就帮忙晚上去卖票,那个时候应该是属于苏丹戏院的很后期了,生意也不怎么好。不过,印度电影通常比较卖座,所以我们常放印度电影。”

1984年忠邦村被建屋发展局征收,仅保留了惹兰丹邦的几排店屋,多经营餐饮业,当中一家是闻名本地的白米粉餐馆。

餐馆第一代老板郑庆发,也是前忠邦村居民,20多年前从忠邦小贩中心搬到这里。

郑庆发感叹:“乡村里面的老朋友,刚开始的时候还蛮多的,随便炒一点东西来吃。不过现在人少了很多,因为年纪太大了,每个都八九十岁了。”

走入从林中的回教堂  仿佛停留在旧时

在1980年代中期之前,三巴旺路尾的海岸一带散布著马来甘榜群。

72岁的Haji Amin Latip,在甘榜登加出生长大。他记得这一带有六个甘榜,但没有回教堂。村民齐心合力,历经12年一面建堂,一面筹款的艰辛过程,终于在1974年盼到三巴旺马来居民回教堂的落成。

三巴旺马来居民回教堂在甘榜居民搬走后,仍屹立原地。

后来三巴旺海边的甘榜陆续拆除,居民搬走,仅有三巴旺马来居民回教堂留存下来。

置身丛林中的这座回教堂,依然保留原有的甘榜特色,平日静处一隅,但每逢节日就会迎来大批信众。

Amin 说:“这座回教堂对曾住在这里的信徒具有情感价值,他们回来不仅是为了祷告,也为了见见老朋友。”

相关标签
  • 星期二特写
  • tuesday report
  • 铁路边绿水旁
  • Trails Across Time
  • 三巴旺
  • Sembawang
  • 星期二特写

    诉尽世间事,触动万人心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