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三巴旺的英国军港范围是管制区,一般民众不能进入。
军港幅员广大,从三巴旺路直到新柔长堤,南边延伸到三巴旺路与坎贝拉路口,沿著现今的海军部西路,当时还建有铁路,可从船坞直上马来半岛。
军港内有机械车间、航空母舰停泊船坞,以及当时世界最大的干船坞——乔治六世干坞。
前三巴旺甘榜居民Sofea的父亲,曾在军港服务,担任英军司机。Sofea形容,当时军港内外犹如两个不同的国家,军港如同英国,人们从军港外出会说“要到新加坡去”。
三巴旺路尾的海岸地带属于非军港范围,散布着大大小小的马来甘榜,不少村民也在军港工作。老村民Amin还记得村民从军港回来后的日常情景。
“傍晚五六点,大家都已到家,你会看到大家到处串门,我在你家门口聊天,你到我家,来来去去。甘榜生活跟组屋不同。”
Amin儿时还喜欢到毗邻的甘榜炮弹坑去游泳。他记得祖父母说过,村里的水池是从前日军投放炸弹,炸出来的坑洞。
1962年,六个马来甘榜决定携手建造一座回教堂,却面对经费问题。
Amin回忆说:“要筹个五毛钱都很困难,因为在军港工作的人,一星期最多只有20元工资。”
所幸李氏基金后来捐出一万元,三巴旺马来居民回教堂才成功建成。
当时年仅10岁的Amin也出了一份力:“扛沙、把沙子倒进藤箩、把地给填平。我很开心,做了一天,他们给我们茶和饼干。这在当时很贵。”
后来Amin 义务出任回教堂主席,为回教堂奉献了40年的岁月。
如今,周围甘榜已经拆迁,村民们也已搬走,但他们以血汗建起的回教堂仍屹立原地,如岁月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