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是马来西亚的首都,人口超过八百万。美食,让这座大城市显得更有滋有味。
传统椰浆饭 草根的味道
华裔回教徒Mohd Shamil在吉隆坡卖椰浆饭已有20年。他使用传统木桶蒸煮椰浆饭,还会将香米、本地米和巴斯马蒂长米搭配使用,令椰浆饭口感更蓬松。

使用传统木桶蒸煮的椰浆饭。

华裔回教徒Mohd Shamil原本是音乐人,改行卖椰浆饭。
20多年前,Shamil曾经在新加坡从事流行音乐制作人的工作,有了孩子后,太太提议在吉隆坡安定下来,开间咖啡店风格的餐馆。
Shamil说,新加坡人吃椰浆饭喜欢搭配较“时尚”的炸鱼、乌打、鸡翅膀、鱼丸。吉隆坡的马来人则喜欢传统辛辣的配料,如牛肉、鱿鱼、仁当鸡。
Shamil 的餐馆获得不少新加坡顾客的支持,“有些常客从新加坡来,就拿着两个行李箱来打包20包、30包回去。”他说。
虽然生意上了轨道,Shamil 仍然每天早上四点就到店里。即使生病需要入院治疗,他也要求医生让他先回店里调配材料。
Shamil 形容“这门生意好像我们的孩子,就是一直要去看它,不放心它。”
美容师将街边美食 端进高档餐厅

关瑞莲餐馆的椰浆饭摆设。

第一位在吉隆坡开设椰浆饭高档餐厅的关瑞莲(右)和媳妇黄美容。
现年九十岁的Madam Kuan关瑞莲则是当地第一位把椰浆饭这道街边美食带进高档餐厅的人。
关瑞莲原本是一位美容师,爱漂亮、爱整洁。在经营椰浆饭生意时,她也坚持一贯的原则。
关瑞莲的媳妇黄美容说:“所以她敢把椰浆饭带到餐厅,也有冷气。在那个时候是蛮突破的。”
以Madam Kuan命名的餐厅在1999年开张,戴帽子的老板娘成了招牌。关瑞莲说,一方面是自己喜欢戴帽,另一方面也是卫生所需。
餐厅也在椰浆饭配料方面积极创新,自制虾米肉松。
黄美容说:“干虾米,我们把它磨成粉状,市场上是没有人做的。”
福建面 坚持经典还是与时并进?
吉隆坡茨厂街有一家创立将近百年的福建面老字号《金莲记》,70岁的第三代老板李庆进透露,他的姑丈王金莲是第一代摊主,吉隆坡干炒福建面就是起源于他。

吉隆坡炭炒黑酱福建面

吉隆坡茨厂街《金莲记》分店,李庆进父子仍以传统方法炒福建面。
“起初是煮米粉汤、河粉汤、面线而已,没有面条,我的姑丈想起在我们福建省安溪,粗面是在大日子里拿来拜神的,他就自己打面、做面条来卖。”
姑丈王金莲后来应顾客的要求,加入黑酱油,变出独特的干炒福建面。李庆进继承了家传手艺,也保持古早味的材料和煮法。
李庆进有七个孩子,最小的儿子李贤斌目前帮忙打理茨厂街的分店。贤斌和哥哥有心把家族生意做大,多开分店,但父亲一开始并不支持。后来父亲经友人劝解,才放手让下一代去发展。

刘䔰銓把福建面餐馆打造成年轻人的打卡地标。
与吉隆坡市毗邻的八打灵再也,另有一家以福建面为号召的餐馆,老板刘䔰銓炒福建面已有25年经验。他为了争取年轻顾客群,除了在煮法上下功夫,也花心思整修门面,把大排档的风貌融入餐馆。
他说:“年轻人进来第一就要打卡,第二讲究环境,第三讲究舒服。”
刘䔰銓的太太表示,最欣赏刘䔰銓的坚持:“在他的字典里没有‘输’这个字。”为了把餐馆搞好,读书不多的刘䔰銓还曾远赴中国上课学习连锁经营和管理。
刘䔰銓的福建面有左口鱼和肉酱汤,他认为味道是食物的灵魂,希望年轻人认识福建面的味道。
“你吃到好吃的福建面,你也会开朗一点。如果你带着家人出去吃东西,人家炒到不好吃给你,你会有什么感想?所以我坚持呈献最好的味道给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