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特写 | 两代之间:咖啡豆香的传承

30岁的陈浩翔, 和65岁的父亲陈顺利,一起经营一家小型咖啡烘焙厂。父亲固守大本营,儿子寻找新方向,可说是父子合作的写照。

陈顺利1982年创办咖啡厂,使用传统炒炉烘焙南洋咖啡豆。炒豆时,炒房内烟雾催泪、高温难耐,咖啡豆烫手也是常有的事。

改革前,炒房总是烟雾弥漫,环境温度可高达40摄氏度。

顺利伸出疤痕累累的手臂:“炒咖啡如果是没有被烫到,就不是炒咖啡。”

儿子浩翔还说,爸爸经常会自豪地展示自己被咖啡粉油“自然染金”的胡须和头发。他说,能炒出客户赞赏的咖啡,是父亲最大的满足。

一攻一守  共同进退

传统炒豆的方式让浩翔退避三舍。六年前他意识到,如果自己要全心参与工厂的生意,就必须做出改变。

浩翔提出将生产机械化的建议。父亲虽然配合浩翔的计划,但心中仍然有所忧虑。

“因为一换下去口味完全是不一样,我一定会失去一些旧的顾客。”

一开始采用新机器,过程并不顺利,但父亲和儿子当年都没有把自己心里的苦处说出来,而是认真地解决问题。最终大大改进了炒咖啡豆的方法。

两年多前,浩翔为了开拓市场,又有了新点子。他开设了西式咖啡馆,主打年轻一代与办公室上班族,也耕耘精品咖啡豆玩家的市场。

父亲担心扩充太快有风险,于是劝浩翔别冲动行事,应该慢慢吸取经验。为了让父亲安心,浩翔答应父亲自己不会投入太多资金和精力。

视堂哥为榜样  “混黑”家族商场中互助

接棒上一代事业,堂哥陈鸿耀可说是浩翔的榜样。鸿耀的家族是本地历史悠久的仙草生产商。

近来,浩翔尝试制作即开即饮的包装咖啡,鸿耀为他提供很多建议和协助,还让他使用仙草厂内较少用到的包装及杀菌等机器。鸿耀在国外看到和制作咖啡有关的机器,也会和浩翔分享。

堂哥鸿耀借出机器让浩翔制作即开即饮的包装咖啡。

近年,浩翔也经常与鸿耀一起参加食品展销会。

父亲顺利打趣说:“他仙草也是黑的,我们咖啡也是黑的,我们都是混黑的,哎呀,不然就一起在那边展销。”

其实两家人感情密切,彼此帮忙不在话下。堂哥鸿耀总是慷慨地分享摊位空间和经验给浩翔。而浩翔的大伯、鸿耀的父亲也说:“我也是跟他(浩翔)说,你去做,有问题,什么不可以解决,我们可以帮忙解决一下。”

相关标签
  • 星期二特写
  • tuesday report
  • 两代之间
  • Kinships
  • 咖啡
  • coffee
  • 星期二特写

    诉尽世间事,触动万人心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