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义顺是一个成功的开拓者,他顺利开发义顺等新加坡北部地区,打下种植业的一片天。胆识过人的他还怀着满腔热血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推翻满清王朝,头家的奉献精神为世人称颂。
马来亚橡胶和黄梨大王 成功开发义顺
历史学者柯木林认为林义顺当时在义顺发展种植业的做法非常有创意,“他种植橡胶树的同时,中间留下一些空地种黄梨,等于是主产品和副产品的互相配合,收割不好时可以补助。”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李志贤则表示,林义顺并不是第一个去义顺区拓荒的,但他却看得更远,“他鼓励员工在这里定居安家,无条件让他们建屋子,整个社区很快就成为一个人口密度较大的聚落。”
如今,义顺已经拥有超过24万人口,从一个荒芜偏远的乡村发展成今天的现代化市镇,得力于林义顺当年的远见卓识。
不忘积极回馈华社
林义顺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后,积极地回馈社会,成为新加坡早期一位德高望重的华侨领袖。
他曾出任两届中华总商会会长,创办收集环球商业信息的刊物《月报》。除了调解华商之间的纠纷,林义顺也和洋人商会及英国殖民地政府交涉,维护华商利益。
重视华文教育的他也和陈嘉庚创办本地第一所华文中学,即南洋华侨中学。他还用自己的别号“发初”创办了义顺村的第一所小学,接受不同方言群的小孩上学。发初小学后来和另一所学校合并,改名为“培英学校”,坐落在今天的义顺环路。
“林义顺是一个头家的象征,参与革命,胆识过人,能够应付商业复杂的世界,生意成功以后,开始回馈社会。” – 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前馆长陈丁辉博士
冒险参与革命 获孙中山赏识
生活无忧的林义顺却选择冒着生命的危险,支持孙中山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事业。他在中国宣传反清,资助和安顿革命人士,把他们的安危放在自己之前。
林义顺57岁去世时,中国国民党政府为他举行公祭。他的孙子林英仁说:“中国主要报章在第三版报道他逝世的消息,对一位不是生于中国的华人是特殊的。身为他的孙子,我非常欣慰他获得厚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