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威和林狄伦是兄弟,两人志趣相投,喜欢足球,也喜欢助人。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兄弟俩的体内都少了些器官:林汉威曾经只有少过40%的肝脏,而林狄伦的体内只有一个肾脏。
毅然捐肾 成为本地活体器官捐献第一人
35岁的林狄伦,在2012年,从媒体上了解到一名七岁的小男生刘懿兴急需换肾;虽然与对方素未谋面,但狄伦在经过一番考量后,还是作出捐肾救人的决定。
狄伦是新加坡第一个将活体器官捐给陌生人的案例。他说:“了解到这一点后,其实我有一点担心别人会觉得,这个人是为了成名。但我后来还是决定不放弃,因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给懿兴一个正常的生活。”
当年接受换肾的小男孩刘懿兴,今年已经16岁了。如今的他,热爱运动;换肾的经历,让他格外珍惜生命。他说:“我觉得我是幸运的;为了照顾好自己,我需要喝大量的水,也要多吃健康食物,保持身体健康。”
捐出一个肾 收获一家人
懿兴的母亲吴苳瑗透露,儿子出生时只有一个肾,长满肉瘤,功能不好;两岁多时,儿子的肾脏完全衰竭,不到四岁,开始接受洗肾。
长期洗肾会对心、肝等器官造成沈重负荷;不忍看到懿兴因洗肾而苦,家人决定通过媒体和社交平台征求公众的帮助。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只是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没想到真的有人挺身而出。
吴苳瑗说:“我们全家人都很感激狄伦。懿兴把他当成哥哥,我们也当他是亲人。我们一直都有保持联系,小孩生日、农历新年,他都会过来我家吃饭,平常也会通电话。”
林狄伦则说:“开完刀我很常遇到的问题是,你遗失了什么?可是,很少人会问我,你获得了什么。我得到的是另外一个家庭的温暖,和他们对我的一份爱心。”
受弟弟影响 哥哥也决定成为捐献者
弟弟无私的精神,让哥哥深有感触。37岁的林汉威,在2019年看到网上求助捐肝的帖子,遂决定响应前去进行检验,看看自己的肝脏是否适合。“星期二去检验,星期三检验说我适合,而且只有我一个适合。星期四我们就开刀了。”
61岁的陈明亮是汉威捐肝的受益者。他透露,自己因为突发性肝脏衰竭入院治疗,后来被医生告知药物已无法控制病情,必须换肝。
对于汉威的举动,明亮万分感激。“我不认识他,任何手术都有危险的,他也不怕,敢敢就这样来。很难找到这样的人。”
“许多病患 还在等待拯救他们的捐献者”
肝脏属于能再生的器官,手术后只要多加照顾身体,很快就能恢复日常作息。林汉威说:“我开刀后三个星期,肝脏功能已经恢复,五个星期后我就可以开始做运动。”
林汉威和陈明亮,目前成为了朋友,两人会通电话,逢年过节也会相互拜访。而对汉威来说,他也希望自己的举动,能够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以后我可以跟我孩子讲说,做事情无需瞻前顾后,想做就敢敢去做,可能会从中有所收获。”
林狄伦则希望,大家能够对活体器官捐献有更多了解。“这是很多人都能做到的一件事情;还有许多病患,还在等待一个能够拯救他们的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