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活到中年,越活越不开心。明明钱赚了不少,房子汽车都有,有妻有儿,为什么心里有个空洞,用什么都填不满?也有人发现自己可能只剩下不到一半的寿命,死神随时会来,该做的却没有做……疑问越来越多,人生,来不来得及调整和抢救?
先重视自己和爱自己,才能照顾别人
今年48岁的黎杏心,在35岁那一年遭到新上司打压,事业无法施展。杏心是一个强烈需要感觉“自己有用”的人,英雄无用武之地令她陷入痛苦,不禁反思自己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身为女儿、妻子和4个孩子的妈妈,她接受自己的责任就在于要安定全家。为保证大家衣食无忧,自己一定要努力赚钱。可是,自己追求的只是这样而已吗?

安顿全家,黎杏心不禁思索人生是否别有意义。
觉醒之后,杏心无法在高薪生活中继续“沉睡”。她从内心觉察到自己一直把家人看得比自己重要,个人牺牲是应该的。可是她发现她必须先重视自己、爱自己。自己先圆满了,才能更好地照顾身边的人。认清这一点,探寻就开始了。她想过教补习,尝试过居家烘培,但都不是自己要走的路。后来,她认清当生命教练才是该走的路。当生命教练能改变别人的生命,帮助他们找到生命意义——这,才是杏心下半辈子的定位所在。走这条路能带给她满足感和真正的快乐。也唯有这样,她才有力量不断照顾所爱的人。

主持人曾诗梅从黎杏心身上看到喜乐。
成败难以量化 有意义就算成功
如果不是意识到环境问题严重,45岁的王俊耀可能只有普通心态,追求吃喝玩乐和工作稳定。自认安静但叛逆的他,逐渐发现自己愿意全心投入推动环保。虽然2019年才把工作辞掉,俊耀可是花了20年来预备自己——舍弃物品,慎重购物,从肉食转向以蔬菜为主,就是向着简化生活而努力。

为追求意义,王俊耀认为穷一点没关系。
生活中没有什么可强烈依恋的,就能一身轻松,用更大的冲力往前走。其实俊耀知道前路险峻,物质文化和浪费文化很难扭转,疫情又增添更多未知数。他至今不敢去想自己的努力会换来成功还是失败;而是告诉自己:只要做的事情有意义,就算是一种成功。

全心投入绿色事业, 追求人生意义不畏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