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林廷冰,在1995年时,因为眼部神经线出现肿瘤,而动了切除手术。她的视线,在术后受到影响,右眼完全看不见、左眼只剩下管状视线,也失去了味觉和嗅觉。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她一度对未来,充满恐惧。
失去视觉后 重启人生
林廷冰原本从事花艺设计;失去视力后,她无法再继续之前的工作,甚至日常生活起居,也需要依赖别人。“我原本会开车,但现在不能了;我也无法准确判断距离和深度,看不出台阶或路缘有多深。我很生气,也很沮丧,有很多负面的情绪,太可怕了。”
由于看不见,林廷冰必须重新学习生活技能,包括如何辨认钞票、如何靠热感和计时器来煮食等等。她用了两年的时间,让自己慢慢适应失去视力后的生活。“你的确会感到害怕,但你能克服这份恐惧。我不去想我不能做什么,而是我能做些什么。”
以触觉代双眼 助视障者掌握一技之长
新加坡视障人士协会在1996年,邀请林廷冰开办“触摸艺术”的课程。尽管自己 没有制作手工艺品的经验,她仍然接下了这份工作,希望能够帮助协会的视障会员,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赚取一些收入。为此,林廷冰自修了工艺美术课程,并利用所学,设计出一套适合视障者学习的课程。
已经步入古稀之年的林廷冰,依然非常活跃。她在去年,受邀和其他身心障碍设计师合作,设计国庆礼包和哈莉玛总统在国庆典礼上佩戴的饰品。对她来说,即使面对困境,也应勇往直前。“当一扇门关闭时,另一扇门会打开。你有权悲伤,有权感受这种痛苦,你也可以哭喊,向任何人诉苦,但之后,你得继续前进。”
母亲去世后 萌生投身公益的念头
75岁的陈大川,则是在2014年,母亲去世后,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陈大川的母亲是一名华文教师。在他眼中,母亲个性坚韧、以身作则,而且很喜欢孩子;本着对母亲的思念,他成立了“不老传骑”社会企业,教导自闭儿童骑脚车,希望透过这样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他说:“有特殊需求的儿童一直都被边缘化。与其沿着旧路走,不如另辟蹊径; 我这么做也是因为我母亲的缘故,我想分享妈妈的价值观,遗爱人间。”
为实现心愿 努力研读相关资料
虽有心助人,但开始时,陈大川没有教练资格,对特需儿童的了解也不足,因此他在向各个特殊学校与机构寻求合作机会时,处处碰壁。
“后来我去上课,受训成为脚车教练,我也阅读了不少关于自闭症的资料。妈妈总是告诉我们,做人要脚踏实地,凡事要靠自己,如果你真的想做某件事,就去做;对母亲的思念让我坚持下去。”
后来,专门录取特殊需求孩童的恩园学校答应和陈大川合作,在2016年至2018年间,为学校学生提供脚车课程。到目前为止,有600名特需儿童,透过陈大川的课程受益。
陈大川希望未来能够将活动推广到东南亚各地,惠及更多自闭儿童。对他来说,能够付出,就是他生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