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深呼吸+ | 转换: CTO弃高薪转行当农夫 找钱却处处碰壁

王凤玉将规划智慧城市的经验用于发展智慧农场。

50岁的王凤玉向食品局提出智慧农场概念,也积极找寻投资人却处处碰壁,“做农场最大的困难,其实就是钱。经过多次遭拒后,辗转获得友人投资,并在林厝港找到一块旧农场。”

去年四月,在科技公司担任技术长的“王总”王凤玉辞职,全心投入发展智慧农场。一年多来,农场的发展已进入第二阶段,并已改建22个鱼池。

两年前的阻断措施期间,王凤玉趁着空档,成功在家中鱼池搭建出一座小型生态体系。受到实验成功的鼓舞,加上政府推行保障食品供应安全的“30.30愿景”,他信心大增,将从前规划智慧城市的经验,应用于智慧农场的规划。

万事起头难,他向食品局提出智慧农场概念,也积极找寻投资人却处处碰壁,他说:“我是解决新加坡570万人吃的问题,但是我需要200万元,做农场最大的困难,其实就是钱。经过多次遭拒后,辗转获得一位友人投资农场,并在林厝港找到一块旧农场。“

他用两个月改造4个鱼池,既使系统已能自动运作,王凤玉的人力资源仍不足。某次他回家休息却接到工人通知农场断电,鱼都死光了。那一夜他损失两千多条鱼。因此,他现在住在农场就近照顾鱼菜,经常一两个月没见到家人,他也不喊苦。

王凤玉的鱼菜共生系统共有三层,上层种瓜类、中层是菜类、下层为鱼池。

据他所知,他的智慧农场是首个在本地顺利运作的鱼菜共生系统农场。其原理是以三层立体的搭建法,上层种瓜类、中层种菜类、下层鱼池,鱼粪便可作为菜类肥料,通过石头过滤将干净水源回流鱼池。丝瓜的花落入水中,做为鱼的部分粮食,成为自动循环系统。

农场目前产出丝瓜与巴西菠菜。而鱼池有四个品种的鱼,分别是:苏丹鱼、丁加兰、尼罗红和巴丁。

全球出现大辞职潮,疫情使得人们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新系列《转|换》带您了解四位人物辞职后的精彩故事,他们分别是:便当厨师、农场主人、园艺师与直播主。

《转|换》便当厨师安琪,手机游戏制作人转行 一人创业卖便当 

相关标签
  • 新闻深呼吸+
  • 8world Stories+
  • 转 | 换
  • 辞职
  • 农场
  • 新闻深呼吸+

    呈现我们身边小人物的故事:他们不分年龄,不畏困难,坚持信念,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带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快乐和满足。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