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晨光聚焦:应对食物过敏症 餐馆调整运作流程

本地有餐馆在疫情期间转型重整,针对过敏源问题加强员工训练和运作流程,意外地在后疫情时代增加了竞争优势。

不少人都有食物过敏问题,而且过敏症状和需求可能都不相同,要在外用餐除了自己小心,似乎很难要求餐饮业者制定出统一规范,服务过敏的客人。然而有餐馆在疫情期间转型重整,针对过敏源问题加强员工训练和运作流程,意外找到另一项生存优势。

已退休的国标舞舞蹈家林蓓蕾九年前开始对糖、虾和面粉等食材过敏。丈夫徐平福也有过敏体质,两人吃饭总得花更多精力找餐厅。由于在外用餐难度高,当好不容易找到一间适合的餐厅时,夫妻俩就会常来光顾。

坐落在欧南园地铁站附近,营业八年的法式餐馆Mad About Sucre走过疫情低谷后,今年重新装修以崭新面貌示人,店里每一道餐点都使用天然食材和酱料。经营理念源自于餐馆创办人陈静仪的大儿子从小就是一个过敏儿,曾被医生验出过敏原高达24种。

为了让孩子吃得更健康,陈静仪辞去银行工作并学习厨艺,和哥哥开了餐馆。除了从食材源头避免过敏原外,前台的服务也有一定的遵循准则。这样的经营形态让餐馆的回头客比例高达七成,其中近半数是有食物过敏等问题的消费者。

在中式餐饮集团四川豆花饭庄,在顾客告知过敏的食材后,厨房会按需求调整食材和器皿,电脑系统也会记录顾客的需求。当顾客再度光临或到其他分店用餐时,工作人员可第一时间掌握状况。集团管理层观察到本地近五年来,对顾客过敏问题加强服务的餐馆增加了两成。

此外,疫情让国人更讲求卫生和健康,更多顾客要求将点的菜先分盘后上桌。这道工序不仅避免交叉感染,也间接让有食物过敏的客人更能自主掌握用餐方式。

市场学学者分析,餐饮业还在从疫情中复苏的道路上,能抓到的优势都可能带来生存的机会。随着国人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和自身权益,餐饮市场也将越分越细,得兼顾美味和服务品质,才能在市场站稳一席之地。

相关标签
  • 过敏症
  • 餐馆
  •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晨光第一线

    新闻、时事信息热辣送上,社会、生活专题天下网罗。早晨新闻资讯节目《晨光第一线》,每周一至周五,早上9点和你见面。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