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有约 | 义举多德:毛小孩是我的小孩

有人风雨不改每天骑着脚踏车喂养区内的流浪猫。有人大屋换小屋套现租下收容所,让流浪猫狗有安身之处。两名善心人士,数十年来坚持照顾猫狗的三餐温饱。

铃声响起,意味着食物来到,聪明的猫儿应声出现。70岁的黄再发15年来每晚都会这样骑着载满约一公斤猫粮和一大桶水的脚踏车,到区内各个地点喂猫。这一切始于一个下雨天。

他回述道:“那时候水沟很满,我发现有东西在水里面挣扎,我就顺手把它们捞起来,原来是小猫,一只、两只总共我捞上了五只,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慢慢地养,只不过有时候爱莫能助,你的力量有限,你顾不了这么多,所以顶多最基本的食物能够给它们吃就让它们吃。”

喂完一圈后,黄再发不是立刻回家,而是原路返还一圈,把猫儿吃剩的垃圾清理干净。尽管整个过程耗时近三个小时,但他任劳任怨。他解释道:“其实像我们这样天天在喂的,大致上都很有责任感,而且都住在这一带,好像你水不清理有蚊子,蚊子未必是咬别人,可能会咬到你。”

由于长期喂食,在不少其他居民眼中,黄再发已成为流浪猫的负责人,有时遇到临时起意者留下未清理的猫粮,他也会顺道拾起。尽管面对异议,但黄再发多年来坚持自己的护猫原则。为了避免被遗弃的流浪猫大量繁殖,他只要一发现新的猫儿出现,就会立刻把它们带去绝育。

“最好解决的方法是说能够绝育是第一,猫的增长率少,而且其他的很多部门要介入,就是说警方或者公园局、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可以主办一些活动、教育。 被遗弃的我们举报了他们可以介入调查。”

从捕捉流浪猫的费用、食物到医药费,黄再发十多年来已花费了几万元,过程中也曾被受惊吓的猫儿误伤,但他毫无怨言。

他玩笑中带着认真地说:“坚持是必须的,就是说今晚年除夕晚,你也是吃完你的团圆饭还是要继续,它们也是要团圆饭嘛,对不对。开玩笑的,它们也是需要一餐嘛,有时候猫整天在树底下,只是等你那一餐,它在那里等一小时、两小时,你知道这种情况你可以不去喂它吗?”

同样和猫狗结下不解之缘的,还有谢结金女士。现年75岁的她,20多岁起就开始收养和照顾流浪猫狗,直到家里空间再也容纳不下,才和孩子们商量,把所住的五房式组屋降为四房,将套现的钱拿来租下收容所,好让猫狗有个安身之处。

她说:“我自己觉得我比较疼狗、动物,看它们可怜,我不会觉得我牺牲很多。它们又不会讲话,要什么都不懂,生病又不懂,什么都不懂。我们人还会讲话,人没有钱你给他一点钱,他还会买东西,动物不会的。所以有责任我们要照顾它。”

每天中午12点报到,晚上7点才回家,从准备食物、喂食、到检查猫狗的身体状态,谢女士几乎片刻不停歇。而这样的生活,她已过了40多年。她说:“累会啦,当然会累,我的人在家我的心在这边,想它们,不懂它们今天好吗,还是什么。”

收容所目前收养50多只狗、60多只猫,多数都是被主人遗弃的宠物。虽然有的脾气不好,有的身体残疾,但谢女士一概视如己出。尽管多达十名义工,每星期一天会到收容所来帮忙,但多数时候,谢女士还是得亲力亲为,包括安排它们的身后事。

谢女士带着记者走入隐藏在储藏室门后的空间,柜子的隔层摆放着猫狗的骨灰谭。谢女士说,猫狗过世后,她都会亲自拿去火化、再把它们的骨灰安置于此,听满七七四十九天佛经。

谢女士的收容所靠着善心人士的捐赠支撑到了今天,但她开始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因此有了新的烦恼。

“我希望它们先走过我,它们先走我就安心,要是它们迟走我就担心。这个问题很难,这个继承不是容易的,不是这么容易,谁要担起这个责任,很少有人要的。这些义工每个礼拜来帮我已经是很好了,他们责任也是很大,好像这边经济有时候要还屋租这些,他们也是有很大的负担,所以我希望有一个人何以继承我这个收容所,要是我一天不在的时候有好心人跟我负起这个责任。”

布施的对象不应限于人类。看到有生命的小动物陷于困难,黄再发、谢女士的慈悲之心油然而生。不图任何回报,两人会继续为谋求流浪猫狗的福祉尽心尽力。

相关标签
  • 狮城有约
  • Hello Singapore
  • 流浪猫
  • 流浪狗
  • volunteer
  • stray cats
  • stray dogs
  • 狮城有约

    提供每日新闻,讨论时事热点、轻松分享生活资讯。全新节目《狮城有约》,每逢星期一至五,傍晚 6.30-7.30pm,和你有约!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