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克兰芝的蟋蟀农场,饲养着数十万只嗷嗷待哺的小家伙儿。
烘干的豆渣、鱼类内脏、面包渣,甚至是野草,都能被再循环利用,作为蟋蟀的饲料。成熟后的蟋蟀,经过冷冻、清洗,可烘干或者油炸,供人食用。可以做不同口味的零食,例如麻辣蟋蟀,又或是磨成粉加入不同食材。蟋蟀的蛋白质含量很高,每100克蟋蟀就含有约60克蛋白质。相比饲养其他牲畜,它们需要的资源少,造成的污染也少。
蟋蟀农场总裁廖显聪说:“我们的目标就是用百分之百的食品废料来喂养。我们可以跟蔬菜农场或者一些食品加工的公司合作。”
同样吃着食物副产品的还有安安农场里的50万只母鸡。母鸡的饲料主要是玉米。玉米大概就是62%到65%,第二个是豆粕,18%到20%,剩下就是维他命、矿物质等,还有啤酒渣和棕榈油等。
以啤酒渣作为玉米和豆粕的部分替代品,不仅降低饲料成本,也是循环经济的一部分。啤酒渣因为它纤维很高,能帮助鸡只的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好的话,健康也一定会更好。不过,因为啤酒渣没有营养,又蓬松,最多只能吃上约8%。
另外为节约成本,省下烘干啤酒渣的电费,农场也引进可持续发展方案:沼气发酵技术。除了供电,还能处理农场每天产生的约70吨鸡粪,实现绿色循环经济。
虽然一直面临新挑战,本地逐渐兴起的各类农场仍在不断寻求新的绿色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