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有约 | 我留在新加坡的理由:前南斯拉夫画家兼艺术教育工作者米连柯

多美歌地铁站的墙壁、柱子和地板,有着米连柯和妻子在千禧年联手完成的创作。抽象风格的这幅作品有拜占庭马赛克艺术风格,也有东方瓷器的元素,表现了文化的融合。居住南洋几十年,米连柯的艺术之路,跟传统欧洲艺术家大有不同。

米连柯诞生南斯拉夫,太太黛利亚是罗马尼亚艺术家,有一个女儿。来新加坡之前,米连柯在欧洲获得十个艺术奖项,办过20几次个展,已经成名。

1991年,米连柯到新加坡为港务局的海事博物馆绘画和制作模型,为期两个月。没想到刚到新加坡,南斯拉夫就爆发内战,分裂成七个国家。种族屠杀夺走约14万人的性命,两百多万人成为国际难民。

在这背景下,新加坡的雇主有意延长米连柯的聘约两年半,他于是给太太打了电话。米连柯说,当时太太鼓励他签下合约,还说她会带家人过来。

米连柯是塞尔维亚人。塞尔维亚民族主义抬头,令罗马尼亚出生的太太不再感到安全。

米连柯说:“朋友变成民族主义者,问我很奇怪的问题,说你在塞尔维亚找不到老婆吗,我太太于是觉得有必要离开。”

原本两个月的聘约,变成31年的长住,还成为新加坡公民,新加坡对米连柯是善意和温暖的。

1993年,拉萨尔-新航艺术学院的创办人麦纳利修士邀请米连柯到学院教纯美术。当时本地艺术教育刚要起飞,米连柯从事艺术教育的经验,正好派上用场。他先花一年苦练英语,隔年开始教课。

米连柯说:“我没有被视为是外国人,没有被看成是‘侵略者’或‘侵占者’,他们欢迎我做出贡献。”

米连柯要培育能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艺术之路的学生。可是1990年代的学生过于循规蹈矩,老师说什么,他们做什么。

现在的纯美术系学生都能接受在小组讨论中接受批评,可是米连柯首次引进这种学习方式,学生无法接受。

米连柯说:“他们会哭。我发现这是亚洲人的习性,你不能公开批评某人,他会觉得没面子。”

米连柯担任拉萨尔纯美术系主任,直到2011年。他争取到学院设立展览空间,学生办展和公众交流,能训练他们更加客观地思考艺术创作。

米连柯教书、作画,也是多个政府部门艺术相关项目的推动者。他协助陆路交通管理局遴选地铁站内的艺术提案,帮忙评审新加坡文化奖和青年艺术奖。每年的社区艺术活动,好些也由他来策划和带头。

米连柯说:“我很高兴能见证新加坡30年的文化变更,这在其他地方不可能发生,因为在欧洲,文化发展已达一定水平。我们300年前,200年前,600年前就已经做到了,这里有让你尽情创造的空间。”

在谈到获颁文化奖一事,米连柯说他感到很自豪,他会一直活跃地参与事务,尽力推动改善周围。

米连柯在新加坡住下,是命运将他带到这里。在新加坡遇到各种机缘,让他把心给安下了。下来的日子,米连柯仍要继续耕耘,继续努力。

相关标签
  • 狮城有约
  • Hello Singapore
  • 画家
  • 拉萨尔艺术学院
  • LA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
  • 狮城有约

    提供每日新闻,讨论时事热点、轻松分享生活资讯。全新节目《狮城有约》,每逢星期一至五,傍晚 6.30-7.30pm,和你有约!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