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新加坡30.30的农业愿景,现代城市农场中,科学的数据分析和高新农业科技的使用,都带来比传统农业更可控和稳定的运作方式,帮助大幅提升年产量。
新加坡水产科技公司的养鱼场建在海中央,利用过滤的海水养殖四种鱼类。渔场使用精准养殖技术,在自动化设备和人工智能分析技术的帮助下,为鱼只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监测它们的健康情况。年产量可达到250公吨。
这样现代化的渔场养殖环境也吸引年轻人入行,大展拳脚。渔场鱼类健康专员周贤哲就表示:“我们这里很多的工作都是自动化的。比如说我们喂鱼,都是电脑自动化,定时喂鱼。我们就是用精准养殖,不会受到气候、病菌等等的这些影响。”
而同样不断探索农业科技的本地种植农场也有不少。
味道像日本芥末一样的绿浪末芥菜、像柠檬一样酸酸的酢浆草等,都是奥智生农业科技公司种植的生菜品种。他们不仅在室内农场大量种植,也将种植蔬菜直接搬进商铺内,将鲜活的蔬菜现采现卖,保留最鲜美的蔬菜口味。
技术总监杨惠杰说:“室内农场是一种平台科技,我们会用物联网平台科技来采集数据,大部分的数据都是在注重于蔬菜成长的参数。我们会用科学的角度了解那个植物的需求,然后用工程的技术来控制这些参数。” 这家室内农场年产量约100公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