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有约 | 生活小学堂:祛湿妙招应对湿热天气

最近频频下雨,雨后又变热,这样湿热交加的天气,稍不留意就可能被湿气缠身,觉得特别犯困、胃口不好,一些人还会出现下肢水肿。

南大中医诊所主任兼顾问医师吴再池博士表示,我国处在高温与湿度大的区域,如果大热天突然下了一阵短暂的雨,常导致气压降低,空气中的湿度会升高,湿气会直接影响人体的排汗和散热等生理功能,使人犯困。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被湿气所困,吴再池博士表示中医把致病因子统称为“邪气”,当湿影响人体时,就称为“湿邪”。“湿邪”侵犯人体时常会导致困倦、浑身沉重、下肢水肿、肥胖、大便稀烂黏腻、舌苔又白又厚等。

除了外在环境的湿气,人体老化、饮食不当也会导致脾虚,体内产生湿气。湿邪导致失调的症状,必须适当调理,避免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吴再池博士提醒,除了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情绪也很重要,因为经常动怒会影响脾胃。另外,还要多运动,加强身体脏腑的运化功能,运动后出汗可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液,达到除湿的效果。

中医学院中医师莫珺贻表示,可通过食疗来帮助排出体内的湿气,平日可以煮茯苓鸡蛋羹,茯苓可利水渗湿,又能健脾宁心。

茯苓鸡蛋羹

材料:
鸡蛋    两颗
茯苓粉  10克
油      少许
盐      少许
水      少许

做法:
1. 把鸡蛋打散后,加入茯苓粉,搅拌均匀。
2. 加入少许油,做出来的鸡蛋羹就会又滑又香,之后再加一点盐和水。
3. 放入蒸炉内蒸大约7分钟,一道味道鲜美、口感爽滑的鸡蛋茯苓羹就完成了。

另外,用茯苓、赤小豆、陈皮、莲子、枸杞子、山药和大枣泡茶也有助祛湿。

祛湿茶

材料:
茯苓     9克
赤小豆   9克
陈皮     6克
莲子     6克
枸杞子   6克
山药片  10克
大枣     3个

做法:
1. 将七种材料倒入锅里,水要盖过材料,大概高过2到3厘米。
2. 大火烧开以后,转为小火煮20到30分钟就可饮用了。

茯苓和赤小豆可利水除湿。山药和大枣都可以调理脾胃。枸杞子以滋补肝肾为主,还可以益津明目;陈皮可以健脾燥湿,莲子除了有健脾的功效以外,还可以养心帮助一些失眠的人群。这个祛湿茶的材料大多数都是性平的,因此想要日常调理的人都可安心服用。慢性疾病患者在服用前应先咨询医师。

另一个祛湿散寒的方法,就是睡前做足浴。在睡前半小时做个足浴,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也可以让你一夜好眠。

祛湿散寒足浴

材料:
生姜  3片
花椒  20粒
艾叶  1小把

把生姜、花椒和艾叶,放进水里煮大约十分钟,待温度降到大约40摄氏度就可以泡脚,大约泡15到30分钟。不过这三种食材性温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体质偏热的人可能不太适合。体质偏热的人一般容易生口疮、大便容易干燥,这群人不太适合泡脚。

相关标签
  • 狮城有约
  • Hello Singapore
  • 食谱
  • recipe
  • 足浴
  • 中医
  • 食疗
  • TCM
  • 狮城有约

    提供每日新闻,讨论时事热点、轻松分享生活资讯。全新节目《狮城有约》,每逢星期一至五,傍晚 6.30-7.30pm,和你有约!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