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组织BLESS的年轻义工定期在组屋区办活动,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们提升阅读能力,学生都无需付费。
“起初的时候真的是很辛苦,因为没有人相信小朋友是可以在组屋楼下这样阅读的。他们都说没有桌子椅子要怎样读?他们都说环境不良之类的。可是我自己本身的看法是,他们的家庭的环境,其实也是很多时候都是没有桌子,没有椅子的,他们也是可以这样去读。”
31岁的花俪庭是这个志愿组织的创办人。她说,初期他们一群义工是在组屋底层铺地席,席地而坐教孩子阅读和发音。
“我相信只要我们有那个心要去帮他们,他们就会有可以学习到东西的。所以我们就一起去敲那些门,慢慢地去跟家长分享这个阅读活动,然后把他们的孩子带到楼下阅读。”
取诸社会 用诸社会
其实,花俪庭小时候也接受过社会援助,促使目前已是英文部主任的她,以自己的专长来回馈社会。
“当我小时候我的爸爸经常生病,所以会在医院进进出出,然后我的妈妈会需要忙着照顾爸爸,也需要抚养我和妹妹,所以我们从小时候我们的家庭收入是零的,所以我们就从我读小学之后就开始在接受社会的援助。”
阅读活动持续了八年,义工出钱出力,在疫情严峻的时候,活动也转到线上进行。为了让小朋友更有参与感,义工们还发挥创意,设计出一套生动活泼,结合手工艺和小玩具的教学方法。
花俪庭说:“其实我认为我们的青年人都是蛮有热心的,他们如果发现到有哪一些社会的人需要帮忙,他们不会袖手旁观,他们会出去,去想办法怎样帮助他们。”
飞跃社区服务合作伙伴与义工管理组长梁加佳表示,现在的青年视自己为一个资产。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长处、独特的才能和某些领域的知识,因此会想通过这几个方面来做出贡献、回馈社区。
青年义工最关心年长者和低收入人士
根据全国志愿服务和慈善中心2021年的一项调查,每年有不少青年抽空当义工,有41%的青年表示未来也许会投入义工工作,而青年志愿者最关心的是年长者和低收入者的需要。

大学生连慧勤跟年长人士一起彩绘剪贴簿,也聆听他们的人生故事。
大学生连慧勤今年19岁,主修社会学,课余时间在社区当义工。她说,是冠病疫情激起了她的热忱。
“因为当时我们不能出门,在家只是我们跟自己的电脑。那我想我的社区里其实有很多有需要的人,他们因为这个疫情而找不到一些帮助。尤其是老人家,所以我就上网找一下能做义工的一些机会。”
连慧勤后来找到了由一群初级学院学生在疫情期间成立的志愿团体‘嘿,你有信!’,他们和社会服务机构如狮子乐龄之友协会合作,上门递送亲手制作的卡片,来关心有需要的年长者。
随着疫情趋稳,慧勤能进一步跟年长者互动,通过使用剪贴簿的方式,一起为回忆上色。
“在这剪贴簿里的都是我们义工自己设计的,而且很多都是这些老年人,他们以前当年的一些回忆。就像是会有那个大巴窑的龙头游乐场,这些地点都能让老年人回想他们以前年轻时的一些回忆,也让他们能跟我们的义工分享他们的一些人生故事。就如他们以前在这里的第一个房子,或者在这个地方第一次谈恋爱,第一次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