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半,有一群人早已聚集在樟宜海滩,为的是把握每个月潮水退得最低的时机,一睹平时掩盖在海水之下的丰富海洋生物。
郑蕾和母亲郑萍多次参加这项由国家公园局举办的潮间带调查(Intertidal Watch),协助记录和监测潮间带栖息地的生物多样性。
他们起早抹黑到海滩 潮间带有什么魅力?
参与者通常分成四人小组,一人负责拍照,一人记录观察,另外两个人负责寻找蛛丝马迹。
郑蕾说:“我最喜欢的海洋生物是章鱼,因为我觉得它们很聪明,然后它们也很有趣,因为它们藏起来我觉得很好笑。”
郑萍认为女儿内向,来探索潮间带既能满足女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也能呼吸新鲜空气,好过待在家看电视。
活动也让郑蕾锻炼了耐心和观察力。
她说:“因为通常很多动物会藏起来,所以你不知道它们躲在哪里。所以如果有很好的观察力,就能更容易找得到。”
国家公园局专家介绍潮间带的小生命
《前线》也随国家公园局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经理陈勇豪探索了东海岸潮间带。
他解释道:“海草跟沙滩它们平时是被海水盖着,可是现在是低潮,海水退出的时候你会看到它们,这里就是潮间带。”
潮间带是许多海洋小生命的栖息之地。《前线》探访当天,就看到了一对马蹄蟹。
陈勇豪讲解说,这对前后交叠的马蹄蟹正在交配,前面体型较大的是母的,后面是雄的。一般马蹄蟹只有在产卵时才会从海中爬到沙滩上来。
探访潮间带守则:不应触碰海洋生物或把它们带回家
民众来到潮间带欣赏大自然,还得注意一些事项。
陈勇豪说:“你要穿好鞋子,不要穿拖鞋,因为潮间带有很多尖尖的石头。”
为了保护潮间带生物,访客也不应该触碰动物或把它们带回家,因为它们通常无法继续生存。
他也提醒访客注意涨潮时间,也不宜单独探访潮间带。
他说:“因为假如说你来到这边,你的脚在泥土里面卡住,那后果就不堪设想。”
郑蕾也和《前线》编导分享了个人经验。
“你做调查的时候要注意你的脚要踩在哪里,因为有时候你会踩到一些动物,可能会把他们伤害或杀掉,然后也不能乱摸,因为有时候一些动物有什么刺,你不知道有毒还是可能会伤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