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同谈 | 身份证不列种族 能加强新加坡认同感?

近来在网上热议的数起种族歧视事件让国人深思,我们族群间是否真的做到种族和谐?除去身份证上的种族,有助于更巩固“新加坡身份”吗?

“新加坡各种族间的关系_________。” 看到这道题目,你会怎么填? 

《三代同谈》的受访嘉宾的回答有“还不错”、“正在进步中”、“可以更好”等。律师林丽珠(58岁)画了三颗星,她解释说:“如果满分是5颗星的话,到目前为止我们是3颗星。” 

68岁的林祥盛在1960年代经历过种族暴动,他认为,当今的种族关系可能受极端回教主义影响;在独立前后,各族关心的是温饱的问题。 

而千禧一代陈氵禾颖(23岁)形容现在的种族关系处在“很奇怪的状态,因为有些东西你要讲又不是,又不可以不讲。” 她认为,网络上对种族事件不理性的讨论无助于推进种族和谐。 

最近几个月发生的几起种族事件,引发许多讨论和争议,在网上甚至是被夸大和渲染。我国多元种族和多元宗教间的关系受到关注,也有许多公开的讨论。 

多年来,我国致力于建立国人的新加坡人身份认同感,现在种族关系受到关注,是否还有必要继续划分种族是关注点之一。 

跨代嘉宾的看法并不一致。印族同胞 Ellil Mathiyan(62岁)童年时因学校无提供淡米尔文课而修马来文直到中学毕业。他支持不在身份证上列种族。他说:“如果我们忠于我们的信约,不分种族、言语、宗教,我们的种族不该影响任何事,例如工作、婚姻。” 

律师林丽珠觉得,种族跟国籍是两码事,身为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她以新加坡感到自豪,但她也是华人,希望传承华族文化,“我们需要的不一定是一体化,我们要的是团结。” 

年轻一代的想法也有不同。行政人员罗伟杰(29岁)说,不再列明种族像是放弃我国多元文化的色彩,也失去了根。“新加坡有不同种族跟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一个很多姿多彩,很丰富跟很特别的文化。如果你把这个文化,不同文化跟不同族群的身份拿掉,那我们就失去根了。 

我们需要的不一定是一体化,我们要的是团结。
林丽珠,律师

但陈氵禾颖觉得,即使把身份证上的种族一栏取消,也不会影响她华人的身份。“当我出国时,我不会自我介绍说,我是𣲲颖,我是华人。我会说,我是氵禾颖,我是新加坡人。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些标签来划分我们的社会?” 

促进种族和谐也需个人力量 

虽然学校、民间组织等不同层面有许多促进种族和文化交流的活动,嘉宾认为个人也应做出努力,认识其他种族的文化和习俗。 

马来族的社会企业家Huda Hamid(30岁)说,她不时听到非马来族说马来人爱偷闲,因为他们在工作时间抽时间去祈祷。她也曾有华族朋友问她为什么戴头巾。“如果你不了解你身边国人的一些习俗,就以真诚的态度去问他们。” 

陈氵禾颖在联络所做义工6年,那段时间她与异族有许多接触,比如开斋节时,她受邀到马来同胞家中做客,试穿马来民族服装和品尝传统菜肴。在这些交流中,她更深一层地了解彼此的习俗,她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和谐。 

42岁的企业顾问安宁.阿敏说:“有越来越多明智的人在发声,我觉得这是好事。我们需要鼓励那些明理的声音大声起来,而不是被少数大声疾呼的人淹没。” 

相关标签
  • 三代同谈
  • 种族
  • Bridging the Gap
  • racial
  • 三代同谈

    《三代同谈》请来于建国前出世的一代,独立后经济起飞成长的X世代和千禧人,四大种族共11人来一场隔空讨论。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