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弱势群体来说,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要日子过得充实也可以是一种幸福。
我们虽不一样 但也不会被生活打败
视障歌手陈伟联认为,人们对视障人士能够做的工作一般都是按摩师、街头表演者和卖纸巾。但是人们不知道视障人士在工作时,也能像正常人一样使用现代科技产品或视频来进行沟通。
“在我工作的地方,视障人士的职员也只有大概五、六个。但是我们的就是开会什么都是用就是Zoom、用Teams,传达讯息的时候 也是用WhatsApp也是用电邮。我觉得很多雇主,到目前为止还是缺乏这个意识。”
了解弱势群体的强项 制造就业机会
本地艺人兼飞艺娱乐创办人洪爱玲提议,设计一个配对应用软件,让特需人士将自己所擅长的技能放在里头,让雇主去筛选,提高就业机会。
育有一名自闭症孩子的李欣赏指出,很多特需孩童的父母都担心小孩长大后是否能够自食其力。他希望雇主能够懂得如何制造就业机会。
“我们碰过一个妈妈,她的孩子在家里就是粘那个鸡蛋的盒子,装鸡蛋的盒子,然后就放贴纸吗,所以那间公司说,我每个星期就交给你们几个。其实他不需要他们来帮忙的。那工钱可能很低,不过对那个父母来说,它就是一个可以占据孩子的时间。”
公众如果在没有了解情况下就给予弱势群体帮助或许会让彼此产生更多隔膜和距离感。
陈伟联说,公众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帮助弱势群体,有时候会更危险,尤其是视障人士。他在节目中分享自己如何在公众还没搞清楚的状况下,就被施以援手而发生的一些危险事宜,例如差点被人拉下电动扶梯。
洪爱玲认为,在看到视障人士时或许可以戳他的背后,然后问一下可以如何帮忙。
年长者做义工 找回存在感
Mummy Yummy义工组织总经理林勇杰在做义工时也会带着外公。虽然名义上是要求外公充当司机,但实际上是希望外公能够借助这个平台,帮忙传达正确讯息给年长者。
“老人跟老人讲话比较亲切,就好像有时候马来语这种他也可以帮我翻译。让他传达我们要传达的信息。比如叫他早点回家,还是不要到处外跑。我的外公就是好像我的翻译人这样子”。
洪爱玲指出,这么做能让老人家找到存在感,生活也会过得更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