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变了工作形态和职场环境,当现有环境满足不了自己的时候,想换工作成了人之常情。8视界民情调查显示,即使对工作感到满意的本地雇员,也有约五分之一想换工作。
新传媒中文时事组制作的《空中访民情》今年首次针对就业、生活费、食品安全,住房和医疗保健等课题展开民情调查,从而更了解国人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和期望值。
8视界民情调查显示,65%本地雇员对工作感到满意,不过,其中21%表示即使开心还是想换工作,25岁至34岁的年轻人占了约三分之一。
不少人“想”换工作 多少人付诸行动?
针对这一点,杨莉明部长指出,过去10年,新加坡的劳动队伍当中,每年转换工作的百分比是介于8%到9%之间,相当平稳。
杨莉明笑称,也许有些人光是“想”,想换工作和实际上去转换工作是两回事。
年轻上班族莫雅雲(26岁)不讳言,她就有付诸行动,四年内换了两次工作。刚毕业的那几年,她想趁自己没有家庭负担的时候、多做尝试,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
陈振声部长表示,人往高处的心态,大家可以理解。换工作,有时不是因为钱,而是想换个环境,吸取新的经验。
“因为现在在职场上,平均每五年所有的工作都已经开始转变了…… 就算他是说在同样的公司,不代表他在做同样的事情。所以有时候雇主也在一两年里面,让职员去调换一下工作,让他们有新的尝试。”
尽管人力市场紧缩,餐饮业者王世威说,他的公司在请人方面没有太大的困难,主要是做好人事方面的规划,年长人士和学生都会愿意来工作。
学习更厚脸皮 把外来人才比下去
提到外来人才抢饭碗的顾虑,培训业者翁清伟打趣说道,新加坡的劳动队伍很优秀,但“有料”之人可能不善于表达自己。
翁清伟说:“什么技能是最重要要去学的,让我们能够有这样的竞争力,能够比外来的劳工或者外来的那些高科技的技术人员,我们会比他好,其实就是怎么学习更厚脸皮。这种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这种技能,其实是很重要的技能,在我们技能培训上,我们是说这个是叫做横向的那种关键性的技能。”
灵活工作制不等于四天制 也可能是007?
疫情之后,灵活工作制更为普及,四天工作制最近成为热门话题。
杨莉明部长说,灵活工作制,其实有不同的方式,一个是时间灵活,一个是地点灵活,另外一个是工作量灵活。如果能够采取这样的心态,无论是雇主或雇员,比较有商量的余地。
陈振声部长指出,许多人误解了灵活工作制。
“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理解说,灵活的工作制就是四天制,有的人灵活工作制的话,如果他是可以在网上工作的话,他可能做七天制。最近我听人家说,中国有这种996的文化,他说现在没有996了,现在是007了。为什么007,反正你可以上网的话,你在哪里都可以做工作,你在什么时候都可以工作。”
陈振声以一家新科技公司的工作模式为例,说明“人才无国界”,甚至可以做到24小时不停工,以全球的人际和人才网络作为竞争优势。
天生我材必有用 终身学习永受用
白薇秀问部长,似乎所有的责任都在老板身上,包括给雇员机会提升,而不是做同一份工作,雇员是否有责任主动争取学习机会和新的发展?
陈振声说:“雇主跟雇员都有责任。如果你是雇主,你的员工跟你做了20年。他到底是做了一个20年,还是做了20个一年?因为如果他是做了20个一年,就是日出日落,都是做同样的东西,那是枯燥乏味。如果你是给他做了一个20年的话,他有觉得不断在成长、不断去学习。那也是一种乐趣。他就会跟你留下去。”
节目尾声,杨莉明部长借用诗人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巧妙将“终身学习”主题嵌入其中。
“我们华人都有这样的一句说法,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想加上一句就是终身学习永受用,所以加起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终身学习永受用。”
《空中访民情2022》每逢星期天晚上9点,在8频道和meWATCH 同步播出,播出日期是10月23日至11月27日。大家也可到新传媒旗下的数码平台《8视界》、meWATCH重温节目,并在8视界YouTube、TikTok和面簿,观赏更多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