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恐惧心理等因素 导致人们在疫情期间囤积日用品

受冠病疫情影响,我国去年把疾病暴发应对系统调高到橙色,马来西亚又实施行动管制令,结果本地出现恐慌性抢购和囤积必需品的情况。南大研究团队发现,恐惧心理、社会压力和社交媒体等因素,导致人们争相抢购生活用品。

受冠病疫情影响,我国去年把疾病暴发应对系统调高到橙色,马来西亚又实施行动管制令,结果本地出现恐慌性抢购和囤积必需品的情况。南大研究团队发现,恐惧心理、社会压力和社交媒体等因素,导致人们争相抢购生活用品。

去年3月公众涌向超市抢购物资,货架被一扫而空,泡面、罐头、卫生纸堆满手推车和篮子。南洋理工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去年中针对这些行为,向500多名国人展开调查,他们的年龄中位数约42.4岁。

调查发现,受到社会和心理因素影响的国人,抢购物品的可能性比其他人高出43%。此外,收入高和购买力更强的人,越可能出现抢购行为。

南大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博士生李雪说:“最大的因素是人们的恐惧性心理,因为不知道疫情会持续多久,它什么时候结束也不知道生产力什么时候恢复,不知道价格未来会不会持续上升,这样的恐惧性心理是会诱发恐惧性购买行为。”

团队指出内心恐慌的人盲目抢购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人高出14.7%。面对社会压力,民众加入抢购行列的可能性多了8.9%。社交媒体和相关报道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于这个恐慌性抢购的情况,一名公众说:“可能之前别人抢了他没抢到,就去想办法拿一些攒在家里因为可以保存很久,比较有安全感。”

另一人则表示:“有点夸张了,因为我们会有存货的,又不是外星人来。”

有公众认为:“我是觉得很奇怪,就算没有卫生纸在家里也是可以用水洗的吗。”

另外,担心日常用品供应短缺的人,转向恐慌性抢购的可能性高出7.5%。研究团队也发现收入高的人购买力强,因此越有可能出现抢购并囤积的行为。

相关标签
  • panic buying
  • 南洋理工大学
  • 抢购
  • 热门 Popular

    Advertisement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