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国际残疾人日,新加坡智障人士福利促进会推出新加坡版的关键手势词,让有语言障碍的孩童可以更好地同他人沟通。
新加坡版本的关键手势词有大约700个词,当中包括本地一些地点和常见的食物,例如滨海湾花园、薄饼、榴梿等。
患有唐氏综合征的黄俊文在李光前花园学校上课。老师在课堂上会一边教课,一边比出关键手势词,加深特需孩童对一些词汇的印象。
俊文的妈妈陈慧珍之前也上课学习这些关键手势词。她发现孩子已经习惯使用这些手势同他人沟通。
最重要是生活上运用的一些词语,太难的也比较难学。打个比方,在吃东西的时候,会比出Do you want to eat? 还有就是教他一些颜色的时候也会用简单的手语。老师会用同样的手势,然后我在家里也是用这些手势,他会比较容易学习。
这套关键手势词源自澳大利亚,新加坡智障人士福利促进会自2010年就一直沿用澳洲的版本。
新加坡智障人士福利促进会的培训员余丽玉说,不同国家都有各自的关键手势词,因此他们同新加坡聋人协会合作,推出适用于本地的版本。
我们用手语打出关键的词,也可同时运用一些图片和周围的事物。我们也用适当的脸部表情和肢体语言。食物方便我们有学薄饼,手势就好像你把薄饼卷起来一样,还有Rojak。榴梿的手势就类似你把榴莲壳打开一样。
新加坡智障人士福利促进会的职员明年会参加工作坊学习新版本的关键手势词。协会也会在 Youtube频道分享这些手势词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