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三分之二本地社媒用户曾接触有害内容 煽动种族宗教情绪和暴力内容增加(25/07/2024)
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本地网民曾在社交媒体平台接触过有害内容,但只有不到三成的人向平台举报。 此外,网民接触到的煽动种族或宗教紧张情绪,以及暴力内容显著增加。
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本地网民曾在社交媒体平台接触过有害内容,但只有不到三成的人向平台举报。
此外,网民接触到的煽动种族或宗教紧张情绪,以及暴力内容显著增加。
数码发展及新闻部今年4月对2000多名15岁及以上的本地网民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接触网络有害内容的经历以及所采取的行动。
调查涵盖被列入互联网行为准则(Code of Practice for Online Safety)的六个指定社媒,包括:Facebook、HardwareZone论坛、Instagram、TikTok、X平台和YouTube。这些业者必须协助加强本地的网络安全,抑制有害内容通过它们的平台散播出去。
调查显示,74%的受访者接触过有害网络内容,比去年增加九个百分点。其中,三分之二(66%)的受访者曾在指定社媒平台接触过有害内容,比去年调查时的57%多。他们当中,近六成是在Facebook接触到这些内容、四成半在Instagram、四成在TikTok、近四成在Youtube。
报告指出,虽然这可能同这些平台的用户较多有关,但同时也提醒人们这些平台承担着更大的责任。
调查也显示,本地网民最常接触到的有害内容是网络霸凌和色情内容。值得关注的是,网民接触到煽动种族或宗教紧张情绪的内容,以及含暴力内容的次数明显增加,各比去年多了13%和19%。
调查也发现,接触有害内容的人当中,六成选择不理会;约三分之一(35%)选择屏蔽内容或账号;只有四分之一(27%)向平台举报。
那些举报有害内容的网民当中,八成在举报过程中遇到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平台业者没有撤下这些有害内容或冻结上传内容的帐号;举报后业者没有提供跟进结果;以及业者允许被删除的内容重新发布。
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播学与新媒体系主任彭丽珊副教授认为,很多人都对网上有害内容习以为常,因此选择不举报。
“我认为其实第一步是要让大家认识到,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有责任降低有害内容的传播,我们其实有能力尽量去阻止他们的传播。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其实很多人有时候是看不到举报有害内容可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而这正是我觉得很多的不同的平台其实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平台可以通过分享他们如何处理被举报的内容或者账户来增加公众的信心。”
此外,家长也须正确地监控孩子使用社媒。
“我觉得家长和监护人需要很客观地看待不同的平台,也不要将平台视为洪水猛兽,就是要了解他们的孩子是怎样使用这些不同的平台,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其实家长也应该对这些不同的有害内容有一些意识,这样才可以比较好地帮助他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