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敲门】第三集:为保育珊瑚“蜗居”小村落 狮城男子乐当大海守护者 (22/03/24)
梅智深自2007起开始经营潜水中心,带旅客出海潜水。后来疫情重创旅游业,但那也成为了他公司转型的契机。突然没了旅客,让他有时间专注在他原本就十分关心的珊瑚保育工作。就这样,他自2020年就搬到峇厘岛八丹拜,直到现在。
“我想说的是,如果每个人,都一点一点地努力,最终一定会创造一个巨大的改变。”
今年45岁的梅智深,从小就爱游泳,20多岁时也曾是我国水球队国手。热爱潜水的他,自2007起开始经营潜水中心Livingseas,带旅客出海潜水。
因疫情移居峇厘岛八丹拜
他的公司原本在新加坡、印尼雅加达和峇厘岛都有办公室,不过,2019冠状病毒疫情严重打击旅游业,他于是将新加坡和雅加达的办公室关闭,仅留下峇厘岛的业务。
然而,疫情也成为了他公司转型的契机。当时突然没了旅客,让他有时间专注在他原本就十分关心的珊瑚保育工作。就这样,他自2020年就搬到峇厘岛八丹拜(Padang Bai),直到现在。
如今,他在峇厘岛八丹拜的潜水中心,除了为旅客提供潜水旅游配套,也同时提倡珊瑚保育工程和经营环保商店,是一家社会企业。旅客可以一起进行人工繁殖珊瑚,一边潜水一边保育环境。
目睹大片珊瑚白化 决心想办法挽救
“有一次我去潜水,看到了一大片的珊瑚都死掉了,对我来说,真的很伤心。”
说起2010年在普吉岛潜水,看到一大片珊瑚白化时,梅智深至今还是能感受到当时那份心痛。在那之后,他开始学习保育珊瑚的技巧,并对保育活动进行推广。
自疫情开始,他与团队还在峇厘岛海域放置大量金属制成的人造珊瑚礁(Coral Reef Stars) ,并将珊瑚移植到这些人造珊瑚礁,让珊瑚繁殖。
数据显示,目前活珊瑚的全球覆盖率,比起1950年代已少了一半。若情况持续恶化,海洋生态将危在旦夕。
不介意“蜗居”小房间
八丹拜是个人口少过4000人的小村子;梅智深说,自己在那里过着“甘榜生活”,每天除了工作,就是与当地朋友喝一杯,日子十分简单,与他在新加坡的城市生活大相径庭。
他每天忙于工作和环保事业,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要求不高,只在当地租了一个地点靠近海边的小房间栖身,租金一年仅约1000元。
梅智深的房间并不大,里头只有一张床、一个冰箱,其他空间都被他用来放置工作所需杂物,房间因此变得十分窄小,环境远不及新加坡一般房屋。
不过,梅智深并不觉得委屈。他说:“这个房间,我只是用来睡觉、冲凉而已。我大部分时间在海边或出海,大海才是我在八丹拜的家。”
环保事业带来满足感 牺牲也值得
梅智深说,人在异乡少了家人、朋友的陪伴,也是一种牺牲。不过,有失必有得,他也从环保事业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
疫情期间三年内,在梅智深的推动下,他和同事、旅客以及义工,一起靠人力繁衍了2100平方米的珊瑚,相等于新加坡大约20个组屋单位的面积。
梅智深说,看到环保事业对环境的正面影响,成效也很快,让他十分欣慰。
或许,对于没有子女的梅智深来说,珊瑚就像是他的孩子。他说:“让我最骄傲的是, 这些珊瑚,它们的寿命,可能比我的长。”
“如果新加坡需要帮忙 我一定会回去”
虽然有时还是不习惯当地的慢步调,但他认为,当地的环境比起新加坡,更有利于他发展环保事业。
起初,他也曾想过在新加坡开启保育工作,但当时他并未找到适合启动计划的管道。
在峇厘岛的珊瑚保育工作,对梅智深来说是个起点,他希望日后有机会在海洋保育方面,为新加坡献出一己之力。
“以后,如果新加坡真的需要我(在海洋保育方面)的帮忙,我一定回去的,因为我也是新加坡人。”
另外,仍然心系新加坡的他,也会与旅居峇厘岛的新加坡人保持联系。没有官方数字显示有多少新加坡人住在该岛,不过他说,旅居当地的新加坡人有一些聊天群组,按群组人数估计,住在当地的新加坡人可能有约1000人。
无论如何,环保不分国界,梅智深将继续探索更多方式,鼓励更多人加入保育海洋的行列。他说:“如果每个人,都一点一点地努力,一定会创造一个大的改变。 ”
~《敲敲门》系列寻访在外地也有“家”的新加坡人,了解他们为什么要有“第二个家”,以及他们在他乡过得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