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圣约翰教堂旧址的多达26个坟墓将被挖掘,为登加组屋建造工程让路。
建屋发展局和国家环境局回复《8视界新闻网》询问时说,根据建屋局进行的几次实地调查,圣约翰教堂旧址的坟场上有多达26个坟墓,占地约一公顷。
为了支持家属的确认工作,建屋局已对墓碑及其大致位置进行了拍照记录。
后人可通过线上认领先人坟墓
建屋局和环境局说,家属或后人可以联系环境局,或通过线上填写表格来登记认领先人坟墓。
根据市区重建局2019年的发展总蓝图,圣约翰教堂旧址坟场位于登加新镇内,该土地被划成“住宅区”。
建屋局和环境局表示,如果家属或后人选择接受环境局指定承包商提供的服务,当局将承担挖掘、火化、编配标准骨灰龛、刻上墓主名字及死亡日期的标准骨灰瓮,或是将骨灰撒土或撒海的费用。如果家属或后人选择自行安排私人承包商来挖掘坟墓和管理骨灰等,则可自费进行。
本地寻墓人和文史工作者吴安全受访时说,他曾走访圣约翰教堂旧址坟场好几次,以进行墓碑研究工作。
他表示:“那里的所有的坟墓都是潮州人的,说明了早期转而信奉基督教的多数是潮州人。”

吴安全留意到了几个较为少见的坟墓,包括两个分别出生于嘉庆年1802年和1809年,并死于同治年1865年的坟墓。(图:受访者提供)
文史工作者发现嘉庆和同治年间坟墓
吴安全也提到,他留意到了几个较为少见的坟墓,包括两个分别出生于嘉庆年1802年和1809年,并死于同治年1865年的坟墓。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出生在新加坡开埠以前,并且死于圣约翰教堂建设之前。
另外,他还透露,他在该坟场也发现了相信是早期将土地捐出建造圣约翰教堂的捐赠者墓碑,墓主名为张丰盛(Teo Hong Seng)。

墓主张丰盛相信是早期将土地捐出建造圣约翰教堂的人。(图:受访者提供)
据吴安全观察,这名墓主的墓碑上刻着“首耀安慰”,相信是对受人尊敬的基督徒的一种尊称,指的是“第一道光芒”,也就是将基督教带到特定地区的人。
吴安全说,由于以上几个少见墓碑承载着我国早期历史,他建议有关当局可考虑将几个少见的墓碑保留为重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