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审计员继承殡葬祖业 写书分享与“死亡”打交道

和谐殡葬礼仪公司创办人郑靖颐。(图:CNA)

新功能!

听新闻,按这里!

我要听,按这里!

从审计员到继承家族企业从事殡葬服务,31岁的郑靖颐随时待命,不得不牺牲个人时间,但她无怨无悔。经历了误领遗体火化风波后,她不忌讳谈论死亡,写书揭秘殡葬业,呼吁公众友善看待。

新传媒英文新闻网CNA报道,郑家三代人已从事殡葬业长达60年。她回忆童年时说,每逢农历新年还得去位于俗称“黄泉路”,即新民路一带的仓库吃年夜饭;成年后也甚少参与家族企业的事务。

从审计员到殡葬业者

她的祖父母去世后,父亲和兄弟们继承了家业。她在大学毕业后加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审计员,并被派往美国工作。

直到2014年父亲患上肾衰竭,业界开始传出业务出售的消息。郑靖颐听从了父亲的劝说,为免两代人的努力付诸东流,决定放弃工作返国接手,并接受一年的培训,学习如何给遗体防腐、如何接待悲伤的死者家属以及如何安排葬礼等。

“尽管非常辛苦,但我无怨无悔。我的热情就是为那些正在悲痛中的家庭提供服务。”

坚韧不拔的务实精神和驾驭情绪的能力都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说,她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同理心。有了同理心,就会有理解悲伤的情感和能力。

“如果你认为你所做的事情有意义,无论你如何试图对(情感)免疫,你都无法做到,除非你真的把这当成’只是一份工作’。我会提醒自己,我在这里的工作是减轻死者家属的负担。”

第二次约会搬遗体

她不会在工作时流露情绪,只会在独处时释放悲伤。亲人朋友的理解也帮助她应对压力,尤其是她的丈夫 Jeremy Toh。

她表示,殡葬业是全天候工作,所以大多数人都在行业里择偶成婚。“或者他们的爱人也加入了这个行业。否则,你们根本见不到对方。”

郑靖颐和丈夫在交友软件上认识,第二次约会时接到工作电话,他坚持跟她一起工作,也第一次抱着遗体,把遗体从住家抬到车上。

Jeremy Toh说:“出乎意料的是,我没有任何恐惧感。这感觉就像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我意识到这是一种职责(ministry)和服务的方式。”

郑靖颐与丈夫Jeremy Toh在棺木前拍摄婚纱照。(图:郑靖颐)

生活围绕“死亡”

他在婚后开始全职在郑靖颐的公司工作,他们育有一个快两岁的儿子Josiah。

虽然她每周都会为家人腾出时间,并尽量把孩子哄上床睡觉,但她确实不得不为工作牺牲家庭时间。

由于公司热线电话是她的手机号码,因此她对电话十分机警。多年来她总是在电话铃响三声之内接听电话。她忙碌时,会由员工帮忙,速度也一样。

郑靖颐说:“人们希望有人关心他们,帮助他们送别亲人,而关心的表现就是全天候、尽可能很快地为他们提供服务。”

然而,这影响了她的社交生活。即使能与家人朋友见面,但如果接到工作电话,她也可能不得不中途离开。

烧错遗体风波

她七年前继承祖业,创办自己的公司和谐殡葬礼仪(Harmony Funeral Care)也有六年时间,然而,这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

在2019年,公司发生了误领遗体导致错误火化的风波。当时,生前信仰道教的男子遗体在火化前以基督教仪式来进行葬礼。

对当时仅26 岁的她来说,处理如此严重的危机让她完全不知所措。尽管她道了歉并重办宗教仪式,但这对缓解家属的愤怒和悲痛无济于事。

她说:“这次混淆事件涉及很多因素,比如给遗体贴标签不当......但这件事影响了我,让我相信自己当时并不适合这份工作。”

其他殡葬业者劝她放弃这份职业,媒体反响也越来越大。那数周的自我检讨和内疚心情令她十分难熬,甚至萌起轻生念头来结束这一切。

“我以为我完了。这时一名男子打电话给我,说’我看到新闻了,我妈妈刚刚去世。我希望你能替我妈妈办葬礼,因为我想鼓励你,我想我妈妈会喜欢的’。”

这完全出乎她的意料。在2020年1月,她决定让上天来决定事业安排。“我告诉自己,如果那个月有七场葬礼要处理,我就会留在这一行。不知怎么的,我不知道上天想告诉我什么。但我正好处理了七场。”

和谐殡葬礼仪公司创办人郑靖颐。(图:CNA)

出书介绍殡葬业

郑靖颐在风波后制定额外的标准操作程序,以避免再次发生。这包括要求家庭成员在遗体手腕和脚踝上的塑料标签填上资料,并发送照片作为核实过程的一部分。

她忆述,殡葬仪式的标准操作程序在业内很少见,因此她不得不记下如何为不同宗教举行葬礼的笔记,不得不从观察中学习。

“如今,死亡并不那么可怕,我们也接待了不少想尝试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但对于加入殡葬行业这方面,却没有适当的指南或信息。”

郑靖颐因此决定写书出版,详细介绍了她处理不同年龄段葬礼的经验、对殡葬业的见解以及如何改正错误和应对挑战。

她还分享了一些不得不安排的、最艰难的葬礼,如儿童葬礼和自杀案例。

“这本书的真正目的是教育公众,让公众知道并意识到这样的葬礼时有发生,每个人都在挣扎,所以我们还是要友善一点。”

这本书名为《告别的回声》,将于下个月7日发布。

至于儿子日后会否继承衣钵,郑靖颐表示,这得视乎儿子的兴趣。“他毕竟是他自己,他应该选择他想追求的东西。”

她坦言自己构思过自己的葬礼。

“我想要简单的东西,不要奢华。把我火化,然后继续生活。因为我宁愿活在当下,活得最充实——我已经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我爱的人身上。”

《8视界新闻网》提醒您:请给自己一个机会。
新加坡援人协会24小时热线:1800-221 4444

相关标签
  • 殡葬
  • 殡葬业
  • 葬礼
  • funeral
  • 热门 Popular

    • 网络打工人
    • 财政预算案2025
    • 我来报新闻挑战赛
    • 大声说
    • 我董你

    Advertisement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