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场所在高警戒解封第二阶段禁止堂食期间,74岁小贩沈亚弟每个月都蒙受亏损。他搭不上科技列车,语文障碍是一大原因。
亚弟叩叩面摊主沈亚弟告诉《前线》编导,禁堂食期间,他每月亏损千多元,曾考虑不再做下去。
“我的脚痛不可以搭巴士,要坐德士回家。很难做,想要结束,不要做。有顾客叫我做下去。他说你不要做下去,没有这个味道了。传统的味道。”
沈亚弟曾在街边当小贩,售卖传统鱼圆肉脞面已有50多年,目前在惹兰白锡第27座咖啡店做生意。
不会使用送餐平台 老摊贩:英文字我都不会
生意艰难时,曾有一些热心人士尝试帮沈亚弟加入送餐平台,但未能如愿。沈亚弟说,他用的是老人手机、又不懂英文,学不来。
“我看不懂,不会念,英文字我都不会。那小孩子以前我的妈妈没有钱给我读书…… 我的电话是老人家用的。以前早早就有人来问,要学(使用送餐平台)吗老伯,我教你,很容易。我说不要,我不会,我的老电话给他看。”
恢复堂食后,生意稍微有了起色,沈伯伯决定以传统的方式继续营业,能做多久就多久。
年长小贩:上送餐平台 有时会手忙脚乱
售卖西式蛋饼的67岁小贩黎燕豪,则选择加入送餐平台。
黎伯伯坦言,允许堂食的期间,送餐平台让生意额增加了一两成, 但他有时会手忙脚乱。
“起先这个数码的东西,对我们上了年纪的人也是有一个障碍。因为这种电钮很敏感,有时候轻轻一下碰到,就不知道按去什么…… 起先真的很难,起先真的很乱,我慢慢做。”
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回复《前线》询问时说,他们目前和五家送餐平台合作,平台也推出限期优惠鼓励小贩加入。
上个月,政府联合约20多名小贩代表、送餐平台业者和社区团体代表,组成“新加坡群策群力行动联盟”,协助小贩采用线上送餐平台 。
行动联盟也派出数码大使走访小贩中心,跟小贩解释送餐平台的运作,并了解小贩所面对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