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护士钟淑珍原本在心脏科私人诊所工作,但她在2019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之后辞掉做了21年的工作,奔赴抗疫前线,从疫苗接种中心到流动接种团队,再到冠病治疗设施(COVID-19 Treatment Facility 简称CTF),可说是游走在抗疫第一线。
49岁的钟淑珍坦言,虽然在前线抗疫必须面对更高的染疫风险,但能够服务弱势群体让她很有满足感。
“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在流动接种团队服务的时候,因为很多受益人都是那些无法离开住家的弱势群体,例如中风患者、严重自闭症患者等等。如果不是有流动团队,这些人根本没有机会接种。”

钟淑珍(中)在流动接种团队时,挨家挨户为受益人接种。(图:受访者提供)
拖着行李挨家挨户接种
流动接种团队必须拖着沉重的医护配备,在炎热的天气下挨家挨户为受益人接种,流程紧凑,一天最多只能探访六至八户家庭。
钟淑珍指出,他们前一天会发简讯提醒病患接种疫苗前需要准备的文件,接种当天一早先领取医护配备,包括氧气筒、各种药物、针筒等,然后再和医生出发到疫苗中心领取疫苗,前往接种者的住家。
“如果住家很靠近,我们就用走的,但是医护配备的行李很重,有时天气也很热,因此挺耗力的。接种后,我们还得待上半小时,观察病患是否有任何副作用。”

出院病患与护士们开心合照。(图:受访者提供)
护士们曾连续24小时值班
钟淑珍在流动接种团队任职三个月后,在一名护士朋友的要求下,转到冠病治疗设施工作,专门照顾来自疗养院的确诊病患,直到他们康复出院。整个设施最多可容纳约30名病患,疗养院病患就占了大约20人。
“在顶峰时期,一名护士需要照顾五名疗养院病患,包括换尿布、梳洗、喂食等,全部由护士包办。”
钟淑珍说,由于冠病治疗设施接收的是确诊病患,工作人员必须穿上个人防护配备,值班时间也长,所以不是很多前线人员愿意到那里工作,因此偶尔会有护士短缺的问题。
“护士也是人,也会生病。(有人)无法工作的时候,我们必须临时调派人手,有一些护士必须帮忙代班而连续值班24小时。穿上个人防护配备也意味着护士们必须记得经常补充水分,否则会脱水。”

在冠病治疗设施工作时,必须穿上个人防护配备。(图:受访者提供)
曾有病患抢救无效 令她印象深刻
钟淑珍说,她在冠病治疗设施时,曾有一名病患需要紧急抢救,但最终回魂乏术,令她印象深刻。
“我们的设施不接收病情严重的确诊病例,但是有一天早上,我和另一名同事交谈时,突然响起蓝色代码,意味着有病患需要急救。我和同事对看一眼,再抬头看着响起的紧急告示板,两人都不相信眼前这一幕。然后我们就立刻冲去抢救病患,把他送到医院,但是很可惜,他还是离开了。”
她坦言,在冠病治疗设施接触确诊病例,自己也会担心染病,也因为需要佩戴防护配备而脱水,但是身为护士的使命让她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如今的她,虽然已离开冠病抗疫前线,转到一家公共医院的急诊部门任职,但她仍旧不忘站在第一线抗疫的日子。

病患送给钟淑珍的感谢卡。(图:受访者提供)
“我每一次进行抗原快速检测,都会很担心结果呈阳,但是看到照顾的病患能健康出院,还跟我们开心合照,一些病患也会送上感谢卡片,就感到很满足。”
>>>【冠状病毒19】新加坡疫情一览 <<<
更多相关消息,请点击《2019冠状病毒》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