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华园及星和园今天(8日)正式重开,新园区除了保留原有的特色外,还增添了新亮点,给访客新鲜的体验。园区重开也标志着我国首个坐落邻里的国家花园,总面积达90公顷的裕廊湖花园(Jurong Lake Gardens),正式完成开发工作。
国务资政李显龙、国家发展部长兼主管社会服务整合事务部长李智陞,及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兼主管贸易关系部长傅海燕,今早莅临裕华园(Chinese Garden),为园区开幕。李资政也在裕华园里种植了一棵水莲雾(Syzygium aqueum),并为纪念牌匾揭幕。
保留具特色的标志性景点
裕华园及星和园(Japanese Garden)建于1970年代,历史底蕴深厚,特色景点众多,不少民众都表示希望能将这些景点保留下来。
因此,国家公园局在展开园区翻新工程时,特意保留这些标志性的景点,甚至将其中一些景点增添新元素。
访客到访裕华园时,将能看到熟悉的牌楼坊(Grand Arch)、入云宝塔(Cloud Pagoda)、云月双塔(Twin Pagoda)、蕴秀园(Bonsai Garden)、邀月舫(Stoneboat)和茗香榭(Tea Pavilion)。
其中,牌楼坊增建了一栋楼,内有新的裕廊湖花园展廊,当局在该区内种植了可食用植物,可让访客了解相关知识,此外还将开设餐馆。
以中国苏州建筑风格建造的蕴秀园也获得翻新,增设了蕴秀廊(Bonsai Gallery),展示盆景艺术内容。
接纳公众反馈 增添水元素相关设施
为实现作为人民花园的愿景,公园局在重塑裕花园及星和园时,广泛征集了国人的反馈和意见。
一项在2016年11月到2017年4月之间进行的公众咨询活动显示,不少民众都希望园区增添水的元素,并且能在保留特色的同时引入智能科技,加强可持续性。
因此,当局在裕华园建设了清幽的碧源轩(Water Wall Court),三面水幕墙围绕着中间的亭子,眼前就是裕廊湖,让访客可以听着潺潺的水声,稍作休息。
星和园增设的睡莲花园,植入超过150个可在白天和黑夜盛开的品种,让访客无论何时都能欣赏到美丽的睡莲。当局也在该区建造了鹅卵石小径,让访客沿着流水漫步,近距离赏花。
另一个注入水景元素的景点,就是绿谷长廊(Sunken Garden)。走廊的中央打造了一个以天然石灰阱为灵感的人工水景,不仅美观,雨天时还能收集雨水,循环利用。该区涓涓细流与景观交相辉映,也让区内形成高湿低温的凉爽微气候,有助植物茁壮成长。
另外,星和园也增建了一个可容纳最多1000人的多用途迎宾厅(Guesthouse),以及空间较小的会客轩(Guest Pavilion)及和风茶室(Teahouse),可供举办不同的活动。
设计符合可持续标准
跟打造湖畔花园的时候一样,当局在规划裕华园和星和园时,也以可持续性为设计要点。
当局在建设建筑结构时,采用环保材料如大规模工程木材(Mass Engineered Timber),在铺地时,采用二氧化碳矿化混凝土(carbon dioxide mineralised concrete),在建筑屋顶也设置了太阳能板,降低能源消耗。
星和园也采用了智能水管理系统,能利用天然植被和土壤微生物,来清洁和恢复园区的水质。
纪念邮票明起出售
为配合和庆祝裕华园和星和园重开,新邮政将推出以裕廊湖花园为主题的纪念邮票,内含裕华园、星和园和湖畔花园三个园区的特色标志。
公众可从明天(9日)起到新邮政属下邮局、集邮商店和新邮政网站shop.singpost.com购买纪念邮票。
另外,《8视界新闻网》早前报道,秋临湖畔-2024裕廊湖灯会(Lights by the Lake 2024)从今天到22日登场,展出超过300个手工灯笼装置,是这个活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灯会将在每天晚上6点半至10点开放,入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