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黄和栋】附加费都附加了什么

餐馆许多服务自助化,还能收取服务费吗?(图:Pexel/Lisa Fotios)

附加费要增添得有理有据,而不是为了牟利或减低成本挖空心思,硬是搞个似是而非的理由转嫁给消费者。

科技日新月异,社会不断转型,很多原本赖以人力的工作都可由科技、器材、网络代劳。

日前去了一间家庭式餐馆用餐,才进大门,侍应生就递了一块号码牌过来,叫我们按照相应的桌号自己找位子。

没有纸版菜单,也没有平板电脑菜单,得用自己的手机扫描QR code,从手机上显示的菜单点餐。

付费是同样要用自己的手机转账,还得使用餐馆指定系统。基本上除了端菜,全都自己来。瞄了一下账单,一贯的10%服务费照样要付。

什么服务应该收费

不带位,食客用自己的手机点餐、付费,餐具、冰水、酱料全都是食客自己去取。剩下所谓的餐馆提供的服务,仅仅是侍应生端菜上桌而已。

餐馆大门一直站着两个侍应生,食客上门就递桌号牌,偶尔有食客需要协助使用他们家的系统,就从旁解释一下,其他时候全程无所事事+聊天。

10%服务费?也太好赚。

餐馆生意本来该是饮食+服务,因为卖的不只是美食,还包括让食客宾至如归的美好体验,端菜给食客根本是基本款吧,与聘请厨师煮食不是一样的道理吗?难道下厨也要另算服务费?

如果要开餐馆却不把端菜当作该提供的服务,那不如去小贩中心开档比较合适。

打包额外收费成“规定”

说到小贩中心,多年以前一开始也有提供端菜服务,后来逐渐由食客自助取代,现在连碗盘都要食客自己归还,但小贩所要付的碗盘收取费用却不见减低。

服务减少,收费依旧,与上述餐馆减少服务但照收10%服务费情况如出一辙,别说小贩的碗盘收取费减不减与食客无关,他们的成本不直线上升,食客就不会首当其冲,最起码他们也可能暂缓起价的步伐。

外带器皿是另一个说不通的附加费,以前没这回事,后来就有斤斤计较的小贩开始多收两毛钱,同行之间看到越来越多人这么做,自然也没理由不跟,久而久之,时至今日,“打包多收两毛钱”已是不成文规定(大的器皿会收更多钱)。
 

打包要要多付器皿的费用,已成了不成文规定。(图:Pexel/Blue Bird)

先不说几分钱成本的一个器皿凭什么收取两毛钱,器皿本身难道不该是外带服务的一部分吗,不然要拿什么来装食物?

堂食使用的碗盘的清洗费小贩会自行吸收,因为那本来就是饮食生意要承担的成本,那何以外带的器皿却不算是成本,而要额外收费?

隐性成本是否该转嫁消费者

很多生意(尤其服务业)难免都会有隐性成本(hidden cost),其实都该归入营运预算之中,随意增加附加费或收取名不符实的服务费,只会予人强拿硬要的剥削感。

例如机场业者向游客征收的机场使用税,就包含了机场保安费用,这也是很可笑的,确保机场安全本来就是机场经营者该提供的必要服务,有什么理由游客要为此买单?就和银行业者也要确保银行安全一样,难道只是去银行存款的顾客,也要支付保安附加费?
 

机场的保安费用是运营的隐性成本。(图:Pexel/Oleksandr-Pidvalnyi)

计程车是另一个经常增添附加费的服务行业,最初征收午夜附加费是为了鼓励司机开大夜班,情有可原,但为什么客量满满的繁忙时段要收取额外附加费?难道有司机会刻意避开繁忙时段不开车?

当然不是,纯粹就是为了在计程车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多捞一笔,在商言商,本来也无可厚非,但别忘了计程车也隶属于公共交通系统,主要职责不能离开服务民众,要不然地铁和巴士也可以在繁忙时段加价吗?当然不行啊。

总之,附加费要增添得有理有据,而不是为了牟利或减低成本挖空心思,硬是搞个似是而非的理由转嫁给消费者。

当然一定有人会说,不过都是些小钱,干嘛这般计较?是的,或许附加的钱是不多,但积少能成多。更重要的是,不是给不起,而是理由不充分为什么要给?将那些钱省下来做善事不好吗?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相关标签
  • 附加费
  • 城市呼吸
  • surcharge
  • 热门 Popular

    Advertisement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