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街头演奏传统乐器 古今中外乐曲展现文化魅力

本地艺术家将不常见的中国传统乐器带上繁华街头,演奏古今中外的知名乐曲,在愉悦公众的同时,发扬这些罕见乐器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样心态对待街头表演和售票演出

44岁的古筝老师蔡淑萍八年前就获得街头艺人执照,今年5月街头表演恢复后重新申请执照,目前每周上街演奏一次,每次时长约三个小时,遇到公定假日和学校假期会增加次数。

她的表演地点并不固定,能在国家艺术理事会的电子服务平台预订到什么地点,不管是邻里还是商业区,她都欣然前往。

蔡淑萍接受《8视界新闻网》采访时表示,她对街头表演和在售票的舞台表演一视同仁,每次上街不仅身穿礼服,演奏用古筝的价值也在3000元以上。她还购买音响、混音器和话筒,并请助理来协助演出,以呈现最佳效果。

“不管人多还是少,观众很热情,演奏都会有满足感。我把街头当作演出的平台,就像是在舞台上一样,既可以提升技艺,又可以愉悦他人。”

蔡淑萍在乌节路演奏古筝。(图:受访者提供)

迎合公众喜好演奏乐曲

蔡淑萍通过观察公众的类型,再配合节日和庆典,挑选乐曲来迎合他们的喜好,有时也会学习新乐曲。

“邻里的公众年纪较大,我会演奏华语和粤语的乐曲,比如说邓丽君的歌曲,还有热门电视剧的歌曲。国庆期间演奏爱国歌曲,中秋节就演奏和月亮有关的歌曲。如果遇到公众点歌,我如果会就弹给他们听;如果不会,我之后会自己准备。”

她发现,乌节路一带的外国游客比较多,克拉码头的年轻人比较多。67岁的街头艺人李志群也有同感。

李志群擅长演奏中国传统乐器笙,5月起几乎每天晚上都到乌节路威士马广场和义安城外“报到”。

他的曲库庞大,每次会准备50首至100首乐曲,以西方音乐为主,外加一些中国传统乐曲。

“我吹的比较多的是浪漫感性的曲子。如果遇到点歌,而且有背景音乐,那我就可以吹奏,比如说《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月亮代表我的心》。这些曲子可能每晚要吹奏两到三遍。”

李志群在威士马广场外吹奏笙。(图:受访者提供)

街头献艺不是为钱 更在意公众的认可

蔡淑萍和李志群都有本职工作,前者是中小学课外活动古筝教练,后者自己经商,比起街头表演时收到的小费金额,他们更在意公众的认可。

蔡淑萍每次在街头表演通常能收到300元,遇到节庆时,公众给予的小费可能达到四位数。

“有人可能会觉得街头卖艺是为了赚钱,但是我觉得能挣到基本开销就行。当街头艺人,并不是街头卖艺,我不是为了钱,而是希望把文化发扬出去。”

音乐无国界,蔡淑萍也发现,很多非华族的公众和不会说华语的游客都非常支持她的演奏。有人顶着烈日驻足欣赏长达三小时,有人送来食物和饮料,也有人转账数百元表示赞赏。

她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古筝表演,能吸引更多人来欣赏和学习华族文化。

李志群平日每天能收到几十元到100元不等的小费,假期和节日最多能收到200元。

他说:“印尼、韩国、日本还有中国的游客都很喜欢。有观众会竖起大拇指给我‘点赞’。有些人要给钱,我跟他们说,不需要给,没关系,不用给钱。我很随意,这只是赚一点外快。”

近四分之三街头艺人满意平台

国家艺术理事会高级司长(艺术参与拓展)黄丽燕回复《8视界新闻网》询问时表示,艺理会今年3月推出街头表演电子服务平台,并向街头艺人收集意见。

“近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表示,这个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时间表,介绍自己,并获得了更多在不同指定地点表演的机会。”

黄丽燕指出,街头艺人此前只能在执照有效期内在分配到的五个固定地点演出;有了这个平台,他们可以选择到全岛70多个地点演出。平台采取抽签制度(ballot system),确保更公平地分配受欢迎的街头表演地点,比如乌节路一带。

李志群就适应了需要上网抽签抢旺地。“起初不太会使用这个平台,但我跟其他街头艺人学习,学一下很快学会。十几个旺地需要抽签,不一定能抽到。即使抽到了,如果遇到下雨,那么也不可以演出。”

蔡淑萍则建议艺理会考虑限制每名街头艺人每个月预订旺地的时长,让其他人有机会在更多人潮面前展现自己。

目前,平台还处于初步测试阶段,艺理会将继续监测使用情况,以便在必要时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黄丽燕说:“我们将继续与街头艺术表演团体、场地合作伙伴和有关当局接触,探讨艺术如何为建设一个独特的城市作出贡献,使国人和游客都能感受到我们的文化活力。”

相关标签
  • 街头艺人
  • 街头表演
  • 国家艺术理事会
  • busker
  • 热门 Popular

    Advertisement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