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ES:相比起扑杀 有更好方式可控制乌鸦数量

两只乌鸦近日在碧山一带攻击行人。(图:CNA/Try Sutrisno Foo)

碧山一带近期出现乌鸦攻击行人事件,当局正与该区市镇理事会合作采取行动,包括设置捕鸟陷阱。对此,关爱动物研究教育协会认为,相比起扑杀,有更多更好的方式可用来控制本地的乌鸦数量。

《8视界新闻网》早前报道,碧山12街第110座组屋近日频频发生乌鸦攻击居民事件,每三名走过的路人中就有至少一人被乌鸦攻击。国家公园局人员上周三(15日)到场观察情况,一度封锁该走道,并带走一只相信受了伤的乌鸦。

公园局受询时表示,当局从本月7日起就开始观察碧山12街110座组屋乌鸦巢。目前,当局正与碧山-大巴窑市镇理事会合作,修剪树木、移除鸟巢,并设置捕鸟陷阱。

这类乌鸦学名为Corvus splendens,又称家乌鸦(House Crows)。它们不是本地品种,属于入侵物种,对本地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为了控制这类乌鸦数量,来自新加坡枪械俱乐部(Singapore Gun Club)的志愿者枪手以及策安保安机构(Certis CISCO)过去会协助射杀。不过,策安保安机构回复新传媒英语新闻网CNA时透露,目前已不再射杀乌鸦。

公园局早前受询时也表示,当局会采取减少乌鸦食物来源,并改变它们栖息地的方式来控制数量。当局说,目前采用的是“更人道的诱捕方法,之后再进行安乐死”。

尽管不再使用射杀乌鸦的方法,但关爱动物研究教育协会依然对控制乌鸦数量所采取的方式表示关注。

关爱动物研究教育协会(ACRES)执行长布波(Anbarasi Boopal)说,扑杀的方式包括将乌鸦放进塑料袋,并再塑料袋中注入二氧化碳来杀死它们,“根本不是人道的安乐死”。

“对承包商来说,在塑料袋中使用二氧化碳可能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然而,鸟类在过程中会很痛苦……这种方法应该仅适用于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

对此,她希望我国能使用更好的方法来对待乌鸦。她同时认为,减少鸟类食物来源,并改变它们的栖息地是可持续的前进方式。

新加坡自然协会鸟类组主席的陈锦昌则认为,仅仅是扑杀的话,乌鸦还是会继续繁殖,因此扑杀与食物管理应该同时展开。

“我们(应该)控制我们处理垃圾的方式,这样它们的食物就会减少。从长远来看,它们数量也会减少。”

相关标签
  • 乌鸦
  • ACRES
  • 新加坡关爱动物研究协会
  • crows
  • 扑杀
  • 热门 Popular

    广告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