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跑马埔路的一个裁缝家庭,父亲以车睡衣睡裤为生,本地作家艾禺(本名刘桂兰)的原生家庭总共有七个兄弟姐妹,因为家贫,父母不得已把一个女孩送于他人。通过一个“水客” 的牵线,找到一对无儿无女的刘姓夫妇要领养孩子。当年水客到家里抱孩子的时候,原本是看上姐姐,那为什么后来是身为妹妹的艾禺被送走呢?而当年这对客家夫妇“赠送”了2个猪脚罐头给艾禺的亲生父母。
艾禺在成长的过程中并不知道自己是领养的,一直到小学六年级因为一件事情才发现。当时她如何获悉自己的身世?即使隐隐约约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她也从未开口询问,这又是为什么呢?

1973年华义政府华文中学校庆活动参加《挤牛奶》舞蹈。(后排中间)
三岁成为了刘家的养女,本地作家艾禺就搬到了女皇镇居住。虽然女皇镇有许多小学,养父却执意要把孩子送到“坡底”的学校念书。
在小学五年级那年,因为没有在学校规定的日子缴交学费,级任老师便处罚学生站在桌子上,这件往事对于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伤害,心里十分怨恨父亲。
这期的《958印象古早》本地作家艾禺谈到小学时被老师霸凌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