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8印象古早】当铺头手凭手感听力辨别真金名表 当商公会会长分享典当业半世纪变迁

恒生当在1971年开业后不久拍摄的。(受访者提供)

新功能!

听新闻,按这里!

我要听,按这里!

“金饰、眼镜、钢笔,甚至是金牙套,只要有金或银的成分,都可以拿来典当!”

“清朝时期叫朝奉,早年我们俗称头手、二手,现在称为估价师。”

当商公会会长何谦诚的父亲在1971年创立了“ 恒生当”,他于 1985年从父亲手上接下家族生意,对于本地早年当店的历史和运营方式如数家珍。

传统当店外墙上有大大的“當” 字,高高的柜台,防盗的铁栅栏,入口处有类似屏风的装置,何谦诚说那个称为“遮羞板” ,让进来当店交易的人不会被人看到。

1993年拍摄的恒生当店内的照片,已经换上新装,玻璃取代铁栅栏,室内都设有空调和光亮的照明灯。(受访者提供照片)

 在缺乏高科技仪器的年代,当店的朝奉如何辨别金饰和手表的真伪?

何谦诚说技艺高超的头手听声音就可以辨别手表真伪,辨识手表机芯是否被换过!

早年当店朝奉除了具有扎实功夫和多年累积的经验,也因为从前手表牌子和型号款式不多,有经验的朝奉能熟记每只手表转动时所发出的声音特点。 

而在早年的新加坡,当店几乎都是由客家大埔人经营,为什么? 早年人们要到当店去都会说是去找“二叔公”, 二叔公和当店有什么关系呢?

958印象古早》带您走进早年当店,认识典当行业在本地的演变。

相关标签
  • 印象古早
  • 当店
  • 当铺
  • 客家人
  • 热门 Popular

    • 大选2025
    • 网络打工人
    • 大声说

    Advertisement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