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上表演歌舞剧分享本土文化、尽心维护店屋建筑的原有风貌、左邻右舍携手拯救社区形象,为自己挚爱的如切保留区尽心尽力。
全心投入社区文化推广
身着色彩绚丽的服饰、手握道具,大胆地在街上起舞高歌。为了宣扬如切的历史文化,大家不遗余力地奉献自我。
这是加东如切街头歌舞剧导览团《加东之梦》的初心,由一群对如切有着热烈情感的艺术人发起的另类导览活动,希望能够借此让更多人认识这个多元文化的保留区。
兼具《加东之梦》导游、音乐创作人和歌手身份的陈熙元说,如切的店屋含有多元文化的细节,可以从店屋外观,发现到很多中西并存的历史痕迹。
为了能够生动地诠释这些文化历史故事,导览团由一名舞者演绎贯穿故事主线。
陈熙元说:“我们的舞者会用她的舞蹈的一些技巧,跟我们的环境互动。”
《加东之梦》筹办人陈世强当初利用父亲在1990年代买下的如切店屋,开了间背包旅舍,一晃眼已经营业了22年。透过旅舍和导览团,他期望能够与本地和外国访客分享这里独特的多元文化,把如切独具魅力的一面呈现给大家。
陈世强说:“我希望他们能了解到如切区,有不同的体验的方式,继续在这个地区走动探讨,享受我们这里的文化。”

陈世强透过背包旅舍和导览团,推广如切文化。
如切在《受保留建筑指导原则》下属于二级保护区,店屋后方的部份是被允许改建增高的。陈世强与这里的许多街坊一样,虽然为了实用面积而在范围内增高后方的建筑楼,但也非常乐意地维持着原有的细节与风格。
除了维护建筑以及推广文化,不少业者和居民也对如切的形象与灵魂,有着一份执着的心。
十多二十年前,如切曾有一段时间给人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印象。当时,就有居民和店家发起“拯救如切行动小组”,一点一滴地改善这里的面貌。为了保护社区形象,陈世强这些年来在选择租户方面也更加谨慎。他将自己楼下的店铺租给历史悠久的娘惹餐馆老板叶俊凤。
叶俊凤的家族生意由她的爷爷开创,在如切已经经营了三代。
从小在如切长大的叶俊凤觉得,这里有一种不能言语的风情,比较适合经营娘惹餐馆:“它的店屋有很多那种娘惹的建筑,如果去了购物商场开的话,就没有那种感觉了。”
爱上店屋的历史与氛围
有如切居民对店屋一见钟情,自此收集历史店屋相关书籍,周游列国探访各区了解店屋特色与文化。
黄添传与妻子杨绮媚三年前到如切看房,一眼就喜欢上店屋内部的自然光线和天井。自此,他们搬进了这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店屋,投入了满腔热忱。
他们觉得,将古老店屋现代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课题,而自己也身在其中,住在一间被改造过的历史店屋里头。因此,在出国旅游的时候,夫妇俩都会到不同的地区去看看,了解当地人如何将店屋现代化、当地店屋与新加坡店屋的差异,以及居民的生活文化等。
他们看过马六甲、槟城和普吉岛等地的店屋,觉得那里的店屋应该是受到不少的华族文化影响,因此和新加坡的店屋有着不少的共同点。
杨绮媚说:“去了台北,发现台北也有店屋,而且它的格式是不一样的,比较日本化或者比较装饰艺术的。”

黄添传将自家店屋的天井改造成户外花园。
黄家的店屋属于土生华人样式的晚期店屋风格,装饰融合了欧风的花环和中式的花朵图案。在入住之后,他们保留了不少内部的建筑元素,更是完整地保留了屋内的天井。
黄添传说,主要的考量除了能够让屋内有足够的自然光和自然的空气流通之外,也是为了能够拥有自己的一片绿色小天地。
他说:“这个天井可以让我们有一个很私人的室外空间,周末的时候在家里烤肉,或者聚餐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把室外带入室内,不需要再去其它地方。”
即使少了一些实用面积,黄添传也觉得很值得:“可以把公园带入室内,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