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特写 | 与贝当路百年店屋结缘

惹兰勿刹贝当路的受保留店屋外墙,汇聚了多元文化设计,装饰华美精致。在这空间内,历史足迹处处可见,一种新生活方式也在这里逐渐萌芽。

共享居住空间概念大约十年前开始引进我国,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生活模式。而贝当路上的几间百年店屋,被年轻企业家卢方伟改造成了共享居住空间。

卢方伟觉得,这种新的生活模式,反映了人们对于居住的新需求,包括了按月租的灵活性等等。此外,共享居住能让住户在有独立生活空间的同时,和其他住户建立起友谊。他说:“他们能在自己的房间内享有隐私,同时也能在公共区域进行社交活动。”

卢方伟在历史悠久的店屋内提倡新生活方式,源自他对于店屋文化的深深着迷。他的父亲卢朝运对传统店屋情有独钟,卢方伟从小耳濡目染,对店屋也有着别样情怀。

他所经营的共享居住空间,全部都是由店屋打造而成的。仅在贝当路,就有六个共享居住空间。店屋的外墙设计,保留了欧式、马来和中式的设计元素。但踏入店屋内,却是一番不同的景象。

卢方伟特地邀请本地设计师负责内部装潢,希望能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生活气息。

他说:“你可以看到那种对比,现代新加坡的元素和古老的外部立面的混合。我们试图在保留历史外观的同时,为租户提供能居住及享受的舒适室内环境。”

卢方伟与家人也一直住在店屋里。卢朝运更是对店屋十分狂热,他宁可住在店屋里,也不想住在大洋房。

卢朝运希望能在店屋里度过晚年,“这边你一开门,东南西北都有东西看、有东西吃、有东西玩,所以全天候都不会孤单。住在这边,让你有很好的心情。”

从小就跟着父亲四处探索本地店屋的卢方伟,希望能唤回国人对店屋的归属感。透过共享居住空间,他想让店屋回到最初的用途,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居住之所。

相关标签
  • 星期二特写
  • tuesday report
  • 店屋话今昔
  • Shophouses Through The Ages
  • 店屋
  • shophouse
  • 惹兰勿刹
  • Jalan Besar
  • 星期二特写

    诉尽世间事,触动万人心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