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特写 | 奇妙的双手:假发厂女工

37岁的黄月玲,目前患有乳癌第四期。被确诊时,她正在参加新加坡华裔夫人选美赛,当时她坚持完赛,并获得亚军。

大决赛当天的发型,为她带来能量和气场,她印象深刻。然而进入第三个疗程时,黄月玲开始脱发。为了顾及年幼孩子的感受,她决定带上假发。

黄月玲的假发,出自新加坡最后一家假发制造厂。工厂1965年注册,目前员工三位,其中一位已经很久没来上班。大家都做了三四十年。

老员工各有一手绝活

病人用的假发多使用真人的头发制作,货源来自亚洲各地。

一顶齐肩的假发,需要用到多达3万3000根头发,重约142克。头发要缝制成一排排的假发片再缝在发套上。

假发厂将不同来源和颜色的头发混合使用。老员工邓雪梅手法利落地来回甩打混合不同颜色的头发,让发色均匀,发丝蓬松。

假发也有发旋,这边的头发要一根根钩上去,像是从毛囊长出来一样。这自然立体的效果是机器做不到的。

这门手工活,现在由厂里的黄美金负责,戴眼镜的邓雪梅自认做不来,“我头晕了。为什么?一个洞我看到两个洞,头晕。”

将真发一根根钩织在发套上,带给黄美金满足感。

两位老员工其实想过退休。黄美金举起钩织多年的手指,“你看手都痛了,肿了,不能做了。”

有时遇上又硬又黏的头发,也让人排得烦躁。但邓雪梅就会先喝一口水再慢慢克服,毕竟“我们做出来的假发有人戴,我们看了也是很高兴。”

少女为何扛假发远赴他乡?

假发厂曾经收过一张100顶假发的订单,顾客是年仅19岁的郑淳慧。

郑淳慧是本地一项大型捐发活动的其中一位负责人,他们将公众捐赠的头发制成假发,赠送给新加坡乳癌基金会。乳癌基金会则通过“假发出借”服务,将假发免费借给像黄月玲这样有需要的癌症患者。

黄月玲戴过人造头发制成的假发,总觉得假发太亮不自然,直到使用真人头发制作的假发,心里才舒服。

“当我选中一顶适合自己的假发时,那感觉真的是就是它了,可以保留让人舒服的形象,孩子看到我也会感到很有安全感。”

一顶合适的假发,让黄月玲和孩子都感到舒服。

郑淳慧还将一批假发亲自送到距离新加坡2400多公里、一个温暖又有些哀伤的地方。《星期二特写-奇妙的双手》记录她从收集真发到远赴海外传递温暖的旅程。

相关标签
  • 星期二特写
  • Tuesday Report
  • wig
  • 假发
  • Cancer
  • 癌症患者
  • 星期二特写

    诉尽世间事,触动万人心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