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科技应用普及化,在本地多个领域日益发挥作用,包括着重人与人沟通的社会服务领域。
新加坡科学研究局的数据就显示,自2016年起已孵化近20家人工智能起步公司,当中有不少开发出惠及社会服务领域的产品,协助各别机构提升服务水平。
今天的《晨光聚焦》带你去看,人工智能科技如何在社会服务领域发挥功效。
1. WhatsApp聊天机器人
——协助辅导员更快介入提供援助
14岁的中二生亚当性格活泼外向,不过他的母亲身体状况不佳,快要失明,去年又不幸遇上车祸必须截肢。母亲的情况对他的生活造成冲击,也让他感到担忧。
除了会找学校老师谈天,他也会寻求慈善组织关怀新加坡辅导员的帮助打开心结。亚当一年多前在中心的介绍下,接触到了中心和本地一家科研公司,合作开发的WhatsApp聊天机器人。
亚当:“我一个星期会用这个聊天机器人三到四次,会在下课后使用。聊天机器人给予我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也会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提跟我分享资源,所以我不断地向它寻求帮助。”
张瑞玲(关怀新加坡治疗和心理健康服务总监):“聊天机器人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帮我们筛选高风险的青少年,能够很快的速度去给他们那个支持。而学生那方面也是能够协助他们,当没有大人在的时候,他们在(晚上)8点到早上8点,可以跟那个聊天机器人聊天。”
2. Lasso 声波眼
——通过声音和深度图像识识别跌倒老人
73岁的萧添棋,过去在家跌倒了几次,特别是晚上上厕所的时候,跌倒的风险更高。
黄秀琳(狮子乐龄之友协会执行董事):“如果一个年长者摔倒了,大部分只有65%可能会恢复他们的原状。其他35%就很容易衰退。因为大部分的新加坡人通常住在组屋区里不开门,还有这些地方在走廊上没有窗户,所以我们根本不知道房间里面到底发生什么事情。”
就算家中有紧急按钮,年长者在摔倒后也未必能伸手按钮求救。
社会服务机构狮子乐龄之友协会意识到这个盲点,在去年推出试点计划,在两个住宅区的十多个租赁单位安装了这个器材。一旦年长者在住家内跌倒并呼叫求助,器材就会自动发出警讯,协会员工也能赶到现场提供援助。
陈耀基(声波眼总裁兼创办人):“这个器材使用两种科技技术。第一是声音识别技术,让我们能辨别声音比如求助的喊叫声。能识别不同声音是重要的,因为声音不分语言也不需要影像。第二便是深度图像技术,让我们能在不侵犯他人隐私情况下监测四周。在进行分析后,我们能识别一个人不同的姿势。如果年长者跌倒了,器材就会自动发出警讯。如果他们喊叫救助,器材也会自动探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