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晨光聚焦:人工智能影视作品崛起 制作成本降低

人工智能AI技术不断进步,也颠覆了传统的电影和动漫制作。本地就出现第一部以人工智能制作生成的电影,今天的《晨光聚焦》带你了解,人工智能制作生成的电影有哪些优势,业界又该如何有效规范人工智能的使用。

人工智能AI技术不断演进,本地也出现首个以人工智能生成的电影。同传统电影相比,所花的制作成本估计只需要十分之一。此外,也有本地漫画家将作品内容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制作成动漫。

55岁的王秋中是本地漫画家,自2020年开始以易经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活泼轻松的作品《易漫》。今年起,他和人工智能内容创作公司合作,尝试将故事改编成电影动漫。

漫画家,王秋中:

以前我自己做了一个手稿,然后把它交给我的绘图师、卡通师,把它生成最后的作品。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三到五个月来做一本书。但是如果我现在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来制作的话,可能我不到一个月都可以做成一本书了。

 

以人工智能生成电影 大幅减低制作成本
同王秋中合作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今年3月在本地成立后,制作各种类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包括完全由人工智能生成的电影。有别于传统电影制作方式,人工智能电影主要在线上制作,能够节省大笔费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创办人兼总监,陈卓:

电影《郑一嫂》制作成本的话,它是差不多50万到80万之间,那这个的话其中也包括了很多技术方面的研发成本。传统影视产业他需要去面试演员,他需要去雇用演员,然后它需要去搭建各种场景,并且像是一个传统剧组,它演一天的费用,可能几十万就没了。

 

部分影像画面 仍需专业人员微调
目前以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仍有不少问题,包括影像的自然度、说话嘴形无法和声音完全同步等,这些都需要有经验的影视专业人员修正。

视频剪辑师,黄玉萍:

比如说好像我们在选画面时,你会看到有可能那个演员的脸会忽然间变成另外一张脸,或者是有可能一个画面,那个人多了一只手,或者是有可能衣服也会突然间不一样。

 

影视制片公司创办人,陈伟勤:

其实人工智能方面还是没有办法投入一些感情方面的。后制编辑需要稍微的一些调整,用我们传统方式来剪接,可能选最好的画面然后呈现给观众。

 

人工智能内容创作保障 有待进一步完善
传统和现代的内容创作者,借助科技碰撞出更多专业的交流火花,但随之而来的内容创作保障,仍有待法规进一步规范。

国大人工智能院城市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负责人兼国大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教授,邓锦浩博士:

人工智能现在发展得很快,暂时并没有什么规定在那边,那么基本上就是一些知识产权的保护。怎么样在人工智能原创中,还是保持一个公平开放的态度去对待内容那个是重要的。

相关标签
  • 晨光第一线
  • 人工智能
  • 生成式人工智能
  • 电影
  • 动漫
  • 降低成本
  • 人工智能内容创作
  • 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框架
  • 晨光第一线

    新闻、时事信息热辣送上,社会、生活专题天下网罗。早晨新闻资讯节目《晨光第一线》,每周一至周五,早上9点和你见面。

    Advertisement